情境智能是近年来普适计算、人机交互、智能物联、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交叉的一个新兴研 究方向,主要通过多模态的感知手段和获取物理世界虚拟世界中的数字脚印,对人和环境进行感知;利用人工 智能的方法对感知大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关于人和环境的情境智能;进而根据情境为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 点,提供个性化、自适应的服务。由于情境智能的普适性和重要性,它在智慧终端、智慧城市、智慧健康医疗、 新型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与重视,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和应 用主题。本论坛邀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顶级专家,一起深入研讨交流,希望架起一个合作的桥梁,加快该领域 研究成果向产业化方面的转化。
演讲摘要:1996 年获得意大利罗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普适计算、情境感知计算、城市计算、大数 据分析和智能物联网等。在相关国际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文章总引用 18000 余次,H 因子 66 ( 根据 Google Scholar), 国际国内专利 20 余项。所创的情境感知模型被国际普适计算、移动计 算和服务计算学术界广泛采用 , 先后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全部 4 个普适计算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 或提名奖,包括 CCF A 类会议 ACM UbiComp 2015、2016 的最佳论文提名奖,以及 IEEE UIC 2019 和 IEEE PerCom 2013 授予的“十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张大庆教授是普适计算顶级期刊 IEEE Pervasive Computing、ACM 会刊 IMWUT、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的编委 , 担任 过 10 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或程序委员会主席 , 应邀在 20 多个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
个人简介:1996 年获得意大利罗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普适计算、情境感知计算、城市 计算、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物联网等。在相关国际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文章总引用 18000 余次,H 因子 66 ( 根据 Google Scholar), 国际国内专利 20 余项。所创的情境感知模型被国际普适计算、 移动计算和服务计算学术界广泛采用 , 先后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全部 4 个普适计算国际会议的 最佳论文或提名奖,包括 CCF A 类会议 ACM UbiComp 2015、2016 的最佳论文提名奖,以及 IEEE UIC 2019 和 IEEE PerCom 2013 授予的“十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张大庆教授是普适计算顶级期刊 IEEE Pervasive Computing、ACM 会刊 IMWUT、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的 编委 , 担任过 10 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或程序委员会主席 , 应邀在 20 多个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
个人简介:现任 OPPO 公司产学研事务部部长,曾任腾讯高校合作总监、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事务经理 等职务。他主要负责推动与大学、政府、协会之间的合作,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升教育质量, 激发学生创新以及提升就业和创业技能。同时,他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第十届理事,Yocsef 中央委员,高性能计算专委会通讯委员,也是计算机学会(ACM)的首届中国教育委员会成员。 秦征先生职业生涯中,课程开发、高性能计算、教育信息化、智能硬件、科技创业、教育以及通讯技术领域。 在加入 OPPO 之前,他在教育领域有超过十年的工作经验。秦征先生的职业生涯经历了政府、大学、 国有公司、跨国公司,创业企业等许多机构,并涵盖了诸如计算机、设计、机械、建筑和城市规划以 及信息安全等的诸多领域。
演讲摘要:近年来,个性化新闻推荐已经成为在线新闻网站和移动新闻应用的主流分发方式。它可以 代替人工编辑的重复劳动、减轻用户的信息过载并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在这个报告里,我会介绍个 性化新闻推荐遇到的一系列挑战,并介绍如何借助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理解、以及知识图谱等领域的 最新进展来提升个性化新闻推荐的效果。最后,我还将介绍我们联合微软新闻产品团队发布的百万用 户级别的大规模新闻推荐数据集。
个人简介: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微软 - 中科大联合实验室主 任,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副主任。他的团队在数据挖掘、社会计算和普适计算等领域 展开研究。他在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了 300 余篇学术论文,共被引用 29000 余次,H 指数 82, 1999 年获首届微软学者奖,2019 年获 ACM SIGSPATIAL 十年影响力论文奖及中国计算机学会青竹 90 技术论坛 奖,并曾在 KDD、ICDM 等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他被邀请在 CCIR 2020, MDM 2019、HHME 2018、 ASONAM 2017、Mobiquitous 2016、SocInfo 2015、W2GIS 2011 等会议做大会主题报告,并长期担任顶 级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领域主席等职位。他在 2009 年参与创立了 ACM SIGSPATIAL 中国分会,曾担 任 ACM UbiComp 2011、PCC 2012、IEEE UIC 2015、以及 SMP 2017 等会议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并将 担任 ACM SIGSPATIAL 2021 大会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他是 ACM 和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
演讲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的蓬勃发展,数字生成技术能够产生出越来越逼真的场景、 尤其是视觉图像部分。在生成的虚拟视觉场景中,人工智能可以学习到很多在真实场景中不易学到的 能力,包括对人行为的深度理解、对环境的描述等等。我们会从人脸分析、视线追踪、视觉描述等几 个方面来举例,阐释数字生成技术通过提升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来提升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体验。此 外,生成虚拟场景的技术来可以直接提升用户体验。比如极致的超分技术、个性化的显示与内容生成、 数字孪生与 AR 导航等等。
个人简介:OPPO 公司智能感知首席科学家(Chief Scientist), 智能感知与交互研究部部长,北京邮 电大学兼职教授。郭彦东博士毕业于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师从美国工程院 院士 Jan P. Allebach 与 Charlese A. Bouman。郭博士不仅致力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 也注重在工业界的应用。他的论文被广泛接收在 CVPR、ECCV、ICML 等国际认可的学术会议与期 刊上,被同行引用数千次,也赋能了 GE、HP、Microsoft、以及 OPPO 等公司的多款核心产品。同 时,他不仅持续做为程序委员或审稿人服务多个多个会议、期刊,也多次做为主席组织 ICCV、CVPR Workshop,致力于弥合学术研究与工业应用间的区隔,尤其在人脸识别方向。郭博士在加入 OPPO 以 前曾担任小鹏汽车首席科学家、AI 产品中心副总,打造了业内首例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前装量产司机疲 劳分神提醒与智能座舱交互系统,以及小鹏自研自动驾驶感知系统与大数据平台。在 2019 年,郭博士 被评为中国 30 名科学企业家。
演讲摘要:智慧社会是社会治理和管理的终极目标,报告提出通过社会感知计算实现智慧社会,实时 感知识别社会个体的行为,分析挖掘群体社会交互特征和规律,辅助个体社会行为,支持社群的互动、 沟通和协作。报告中将介绍感知大数据分析工作,以及在智慧社会方面的应用,包括基于群体足迹的 城市性格发掘、基于群体足迹的旅游包推荐、基于群体微博的社会情绪监测与调控、基于快递大数据 的城市公共安全等。
个人简介: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智能感知、普适计算、人机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 973 计划课题等 20 余项。 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如 IEEE TMC、IEEE TKDE、IEEE INFOCOM、ACM UbiComp、 ACM KDD 等发表论文 180 余篇,谷歌学术引用 9000 余次,ESI 高被引论文 7 篇。曾获中国计算机学 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自然科 学二等奖。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
演讲摘要:
个人简介: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 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脑机融合与生物机器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获 CCFIEEE CS 青年科学家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合智能、脑机接口、类脑计算、普适计算等。已发表学术 论文 100 多篇,授权发明专利 39 项。获 IEEE/ACM 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 时间考验奖 4 次。目前担 任《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 Cybernetics》、Pervasive and Mobile Computing 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