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推智慧交通现代化治理——绿色出行,共筑交通强国

简介

信息技术助推智慧交通现代化治理——绿色出行,共筑交通强国

直播
日程
时间:10月23日13:30-18:00
地点:V3厅
主席

张世强

个人简介: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简介:华录智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客运协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辽宁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智能交通、数字图像处理、云计算、大数据。先后主持3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10余项北京市、辽宁省和大连市智能交通相关课题项目。主持设计和开发的智能公交系统在北京、天津、深圳、武汉等50多个城市得到推广应用,并成功推广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海外市场,取得了20余项专利。曾获北京市石景山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连市科协金桥奖和辽宁省发明创造三等奖等荣誉。

主席

于红

个人简介: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委员,ACM SIGCSE CHINA理事,辽宁省新一代信息产业校企联盟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计算机学会大连分部主席。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 主要研究领域:海洋大数据管理、分析与应用。主持国家海洋公益、辽宁省重点项目科研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25篇。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辽宁省省级精品课1门,获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8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

嘉宾

杜豫川

报告题目: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车路协同发展路径

报告摘要:当单车智能方案碰到应用瓶颈后,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构架去推动车路协同发展就成为交通行业思考的重要问题。报告将从车路耦合发展的视角回顾交通行业的历史进程和现实需求,讨论在:交通系统的角度为什么要做车路协同?车路协同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实现车路协同的系统架构是什么?

个人简介: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交通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兼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副主编、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与信息化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智慧公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上海市育才奖。 杜豫川教授多年致力于交通智能管控的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在交通系统全息感知技术、复杂交通环境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授权国际专利PCT8项、中国发明专利15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在上海世博会、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雄安新区、港珠澳大桥、迪士尼度假区等重大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近年来积极推进车路协同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参与上海洋山港东海大桥集卡自动驾驶、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车路协同服务、上海汽车城创新港最后一公里自主泊车、山东高速智慧服务区等示范项目建设。

嘉宾

刘向龙

报告题目:面向MaaS的智慧出行服务与治理发展思考

报告摘要: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是目前交通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无论是车企、数据提供商、运营服务提供商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期望在互联网+、共享交通的基础上寻找下一个转型机会。本次报告拟交流:1)面向MaaS的智慧出行相关现状;2)关于MaaS智慧出行服务与治理体系的研究;3)关于智慧出行服务与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个人简介:博士、研究员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中心智能交通部主任,交通运输部公共交通智能化(APTS)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交科院"公交电动化与智能化"创新团队领衔专家,长期从事智能交通系统(ITS)、先进公共交通系统(APTS)、出行即服务(MaaS)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战略咨询服务工作。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出行即服务(MaaS)技术委员会主席,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需求响行型交通(MOD)与出行即服务(MaaS)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公路学会、智能交通协会、道路运输协会高级会员,世界银行(WB)与亚洲开发银行(ADB)咨询专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主编著作3部,支撑交通运输部起草印发《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主持或参编国家行业标准5项,行业技术规范1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7项。

嘉宾

邵强

报告题目:北京公交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分享

报告摘要:公交行业是包含生产过程控制、供应链控制的,具有重资产特点的交通服务业,具有许多自身独特的特点。识别公交行业准确应用场景,是公交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本次报告拟交流:1)公交行业应用场景识别;2)公交行业应用场景与数字化转型;3)关于公交行业应用场景的思考与建议。

个人简介:硕士、汽车高级工程师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经理。主要负责北京公交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建设、车辆技术以及新能源公交车应用推广等领域的应用及研究工作。 兼任汽车行业协会副会长。2013年荣获公交劳动奖章,2019年公交集团级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获第十七届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 主持"北京公交集团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及总体规划"系列项目,负责信息化及科技项目20余项,负责北京市科技项目的"全天候多车型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及首钢园区功能示范"的支持研究工作。主持或参编团体标2部、企业标准1部。获国家专利10项。参编专业著作4部。

嘉宾

张世强

报告题目:"数据中台"——客运企业可持续数字化转型之路的核心基础设施

报告摘要:在"新基建"、5G、工业物联网、互联网等多种技术交织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公共交通行业一方面面临新技术应用驱动"焦虑",另一方面在政策引导下也面临服务和管理模式快速创新转型的压力,信息化成果如何"高渗透率"、"可持续"的支撑转型过程,成为一个业内都"不太关注"但又都为此而"苦恼"的共同话题。

个人简介:总经理   正高级工程师 华录智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客运协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辽宁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智能交通、数字图像处理、云计算、大数据。先后主持3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10余项北京市、辽宁省和大连市智能交通相关课题项目。主持设计和开发的智能公交系统在北京、天津、深圳、武汉等50多个城市得到推广应用,并成功推广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海外市场,取得了20余项专利。曾获北京市石景山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连市科协金桥奖和辽宁省发明创造三等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