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论坛
个人简介:教授,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宝钢优秀教师等。计算机类教指委委员,CCF常务理事。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部,主讲国家精品课程1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报告摘要: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是"卓工2.0"计划和新工科建设的根本目标,产教融合、产学协同是新工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网络技术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网络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必要又迫切。本报告以网络工程新工科建设为立足点,首先以单个专业点为对象,介绍产教融合与工程认证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践;其次,分享多校、企协同模式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的有关探索。
个人简介:二级教授,浙江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主要社会兼职有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建设地方院校工作组成员、全国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联盟网络工程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等。主持国家和省部级教学项目17项,其中包括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1篇,主持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所负责的网络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报告摘要:我囯自主可控战略,国产芯片及主要厂商,囯产基础软件及主要研发企业,我国工业软件现状,以及自主可控生态下计算机教育方面的思考。
个人简介:博士、二级教授(2007)、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2009),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原武汉大学校长助理、计算机学院院长。现兼任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CCF教育专委会荣誉主任,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互联网自然语言处理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公共财政和经济运行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湖北省服装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交通物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并行处理、可信软件、软件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
报告摘要:介绍华为云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及华为人才生态战略,结合未来技术学院,特色化师范性软件学校等热点,阐明华为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独特价值,呼吁高校客户携手华为共同创新。
个人简介:华为云DevCloud教育行业东北区运营总监。
报告摘要: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是国家创办软件学院的一个重要建设目标,与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截然不同。但人才培养是有较长的周期,入学时的热门技术到毕业季是否过气?校企合作有多种可选择的方式,我们认为与企业联合必须考虑将来的发展。为此,我们选择了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通过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培养人才,这一做法成效显著。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是更激进的合作方式。这也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探索新道路。
个人简介: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5年"挑战杯"全国竞赛特等奖指导教师。兼任教育部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分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副理事长。主要从事系统软件方向的研究,致力于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主持多项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
报告摘要: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出发,分别从自主CPU三要素、自主CPU发展道路以及芯片核心IP指令集介绍当前我国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事业的发展情况,且详细介绍了以龙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信息技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开放成体系的产业链构建与产业支撑是必不可少的,CPU、OS、整机、基础软件以及集成商开放商都是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讲解我国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及人才培养计划。当前我国基础型人才匮乏,广大学子深入掌握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体系结构等课程,为我国自主创新信息技术研发做出贡献。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系统能力推进工委会秘书长。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新加坡软通科技等公司,担任产品总监 、技术总监等职务,带领团队进行过多个产品的开发和运营。目前在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兼南方总部副总经理。长期从事基于国产软硬件的研发、管理与产业化工作,全面参与了龙芯多款产品的总体研制及市场推广,参与了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子课题、电子基金等多个国家级课题的工作。从2017年开始创办了每年一届的"龙芯杯"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大赛,大赛推动了我国计算机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为我国高端芯片及核心系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培养选拔人才,同时通过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教学改革,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
报告摘要:人工智能的普遍发展给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机遇,本报告基于当前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要求与新变化,结合腾讯在人才需求方面的变化,综合介绍了当前公司在产学协同育人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个人简介:腾讯高校合作总监,现负责腾讯与高校及学术机构的产学研全面合作,是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成员。刘婷婷有超过15年产学研合作经验,在加入腾讯之前,曾在IBM高校合作部工作七年,并在美国莱斯大学从事国际学生文化融入管理。刘婷婷于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整合营销传播专业硕士学位。
报告摘要:随着在线实验在计算机类专业中的逐渐普及,如何通过在线实验有效达成能力培养将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报告以能力培养为诉求,介绍了包含实验体系、指标体系与过程控制等核心要素在内的在线实验训练体系的设计思路,并以实际课程为案例具体介绍其训练体系的教学设计。
个人简介: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等。主讲本科专业必修课"计算机组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现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CCF计算机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