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源生态的挑战与机遇

简介

此次论坛将讨论构建开源生态的挑战与机遇。处理器芯片设计开源是应对芯片设计成本和难度持续增长的 一种有效思路。开放指令集架构为实现处理器设计开源迈出了第一步。如何快速释放开放指令集的优势和潜力, 构建开源处理器完整软硬件生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坛将紧密围绕构建开源处理器芯片生态的关键技 术,分享和探讨开源处理器芯片设计、系统软件、教育、安全等领域的前沿成果和热点问题。

直播
日程
时间:10月22日 13:30-17:30
地点: 三层上海厅
主席

包云岗

个人简介: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数据中心体系结构、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开源芯片生态等。担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计算所 - 华为战略合作项目等重大 项目及课题负责人,主持研制多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相关技术已在华为、阿里、Intel 等国内 外企业应用。在国际会议期刊发表 50 余篇论文,长期受邀担任 ASPLOS、ISCA、MICRO、SC 等国际 顶级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担任 IEEE MICRO 专刊特邀客座编辑、国际顶级论坛 Dagstuhl Seminar 共 同主席。入选 2016 年中国计算机大会特邀大会报告、ARM2018 全球研究峰会三个特邀大会报告之一。 获“CCF-Intel 青年学者”奖、“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

嘉宾

杜文亮

报告题目:SEED 实验 : 18 年的开源历程

报告摘要:在过去的 18 年里, 在美国 NSF 不断的资助下,一直在做一个叫 SEED (SEcurity EDucation) 的开源项目。目的是开发一系列的用在计算机安全教育上的动手试验教材 (SEED 实验 ) 。这些试验可以让学生通过真正的动手经历去了解攻击和防御的原理,而不只是从课本上学。18 年下 来,开发了 30 多个实验,涉及系统安全,网络安全,Web 安全,软件安全,移动安全,和加密。基本 120 技术论坛 涵盖计算机安全教育的基础知识。这些实验在提供的虚拟机环境中操作,供大家完全免费使用 (https:// seedsecuritylabs.org/)。迄今为止它们被 70 多个国家 1000 多所学校采用。中国也有不少高校在使用。甚 至不少美国高中也在使用。有些公司也用它们做内部培训和招聘测试。举办过十几期教师培训班。报 告中主要介绍我这 18 年来做这个开源项目的理念,经验,和历程,以及一些从中获得的感悟。

个人简介:2001 年开始一直在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的课程。为了让学生获得动 手实践的机会,从 2002 年开始研发动手实验,已开发了 30 多个名为 SEED 的动手实验。这些实验现 在广为人知,全球有 1000 多所学校正在使用或已经使用过这些实验。2010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 递交给国会的报告中把 SEED 项目作为一个模范项目。该报告名为《新挑战,新战略:在本科 STEM 教育中追求卓越》,它挑选了“在全国 STEM 教育中尖端的最具有创造力的 17 个项目”。2017 年,由于 SEED 实验的影响,获得了第 21 届信息系统安全教育大会颁发的“学术领导奖”。 2019 年,被雪城大学 授予 Meredith 教授名誉。这是一个终身的名誉,是雪城大学教学方面的最高荣誉。 在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兴趣在系统安全方面。 十次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奖,获得过 Google 的研究奖。先后发 表了 100 多篇论文。截至 2017 年 8 月,论文已被总引用超过 15600 次。2003 年 在 ACM-CCS 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在 2013 年获得该会议颁发的时间测试奖(Test-of-Time Award)。这项奖发给十年前在该会上发表的最有影响力的文章。

嘉宾

杨克特

报告题目:Apache Flink 中文社区的挑战和实践

报告摘要:最近几年,中国的开源力量正如雨后春笋之势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的优质开源项目和开 源基金会。在构建开源项目生态的路径中,走出国门迎接来自国外的开发者也显得至关重要。从另外 一个角度来说,对于一些优质的国外开源项目,如何引进国内并围绕其构建本土化的中文社区,也存 在着类似的挑战和机遇。 这个报告将介绍阿里巴巴选择 Apache Flink 这个大数据计算引擎的背景和历史,以及围绕这个项目构 建一个良好发展的中文社区的挑战和实践。在阿里巴巴的大力推动下,Apache Flink 取得了跨越式的 发展,目前是 Apache 软件基金会所有顶级项目中最活跃的一个。

个人简介:Apache 软件基金会成员,Apache Flink PMC 成员,具备超过 10 年的搜索引擎、大数据引 擎等核心系统的设计和研发经验。

嘉宾

熊谱翔

报告题目:开源物联网操作系统之路

报告摘要:介绍在国内发展开源社区,开源项目的情况,如何围绕着社区方式打造一个系统基础软件 平台之路。同时也提供了在国内开源商业化的探索。

个人简介:2000 年毕业于重庆邮电学院。先后任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宇梦通信、Marvell,拥有丰富 的嵌入式实时系统和 3G/4G 手机基带系统软件开发经验。他于 2006 年创立了 RT-Thread 开源操作系统, 并以开源社区的形式,带领中国国内优秀的工程师,融入实时面向对象设计开发了 RT-Thread 自主操 作系统内核,及大量周边成熟、稳定软件组件,如文件系统,图形用户界面等。

嘉宾

陈 渝

报告题目:以开源社区的方式推动操作系统进行教学科研的尝试

报告摘要:介绍当前操作系统内核当前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介绍基于 RUST 系统编程语言的操作 系统原型 zcore;讨论着两年基于开源社区的方式进行操作系统教学科研的尝试,以及对如何建立操作 系统生态环境的一些思考。

个人简介:主要研究方向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程序分析,系统可靠性与性能优化等。先后负责和参 与了二十多余项国内外课题的开发,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 项目、核高基项目、国际合作和 横向课题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次,省部级一等奖 3 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50 余篇,担任 国内外有影响力学术会议的主席和程序委员会委员等。承担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高级操作系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嘉宾

杨丽蕴

报告题目:木兰开源社区及开源标准发展实践

报告摘要:简要介绍木兰开源社区建设工作进展,木兰开源许可证产生过程,如何辩证的看待开源与 标准化的关系,是否可以融合发展,系统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开源标准化工作,以及国外各组织 相关工作情况。

个人简介:长期从事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主导和参与 20 余项云计算等领域国家标准和开源团体 标准。是国内自主木兰开源社区建设和木兰开源许可证的核心发起人和主导人之一,长期从事开源社 区建设运营、标准化及技术研究等工作。发表和主导编写 10 余篇学术论文、白皮书和研究报告,曾被 评为全国信标委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各 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