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坛主要讨论城市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智能城市中的应用状况。将讨论大数据与 AI技术在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本论坛将提出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定义问题,探讨内涵、演进及特征 , 探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范式嬗变与实效主义的路径创新模式;将提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可行性问题,并提出在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最高水平问题。
个人简介:他担任人工智能顶尖国际期刊 ACM TIST 的主编、人工智能顶尖国际会议 IJCAI 2019 工业界主席,也 是大陆首位受邀在人工智能顶尖国际会议 AAAI 上作大会主旨演讲的嘉宾。他拥有 24 项国际发明专利, 首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监测和预报细粒度空气质量,该服务覆盖了中国的 300 多个城市, 并被中国环境保护部采用。目前,他正在带领团队为雄安等 20 多个城市提供智慧城市的技术服务,是 雄安新区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的总设计师,也是建设南通国家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的总负责人。他的 个人专著《Urban Computing》由麻省理工出版社发行,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第一本教材。2013 年,他 因在城市计算领域的贡献被《MIT 科技评论》评为全球杰出青年创新者(TR35);2014 年被《财富》 评为中国 40 位 40 岁以下商界精英;2016 年被评为美国计机学会杰出科学家。2017 年在乌镇互联网大 会上被评为中国 AI英雄风云榜十大技术创新人物。2018年被工信部评为“中国 ICT产业十大影响力人物”。 2019 年他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更多信息请参看个人主页:http://urban-computing. com/yuzheng
个人简介:主管面向城市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品打造与应用落地。他担任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权威期 刊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ACM TIST) 的 Associate Editor, 及 IEEE TKDE, ACM TKDD 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审稿人,及 KDD、IJCAI、AAAI 等 CCF-A 类会议在内的国内 外会议程序委员。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EEE TKDE 等国际期刊和软件学报等国内期刊及 KDD、 AAAI、IJCAI、ACL、CIKM 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10 余项,在科学出版社出 版编著 1 部。他是 CNCC2019 第二届智慧城市与城市计算论坛联合主席。他是 CCF 高级会员,CCF 人 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ACM、IEEE 和 CAAI 会员。
演讲摘要:京东提出基于城市操作系统的“一核两翼”体系。城市操作系统是新基建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核” 是指“市域治理现代化”,服务于政府,面向全市层面,在汇聚市域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跨部门业务集成, 形成指挥统一、部门联动、资源整合的市域治理创新服务体系。本报告将全面展现跨体系、全打通、全 智能的“一网统管”“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应用实战:供市委市政府领导使用时,集合全域数据,随时为领 导搜索市域治理专题信息、掌控城市运行态势、督导部门行政效率。通过监测预警、联动指挥、行政问 效形成闭环,协调多个部门共同应对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 ; 供各委办局领导使用时,帮助其利用不同部 门的数据完善自身业务,从而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破解精细化管理难题。
个人简介: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核心专家库专家,北京市科委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 青年小组成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城建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海淀区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曾任清华同方大数据人工智能视频技术中心负责人,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在视频大数据、人 工智能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带领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在全国 60 多个城市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著有《智慧城市与视频大数据》(科学出版社)、《人群行为突变视频分析》(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等多部学术专著。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多项、曾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 拔尖个人项目(自然科学类)。
演讲摘要:网格化管理在我国的城市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 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新时代新 的起点,为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报告提出构建“全科网格 + 块数据”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运用块数据驱动协同治理、赋能城市治理,形成条块结合、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解决了 社区治理中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详的难题,提高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 化水平。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测绘地理信息、政务信息共享、社会治理和城市大数据等行业领域的应用项目咨 询管理工作,先后发表相关论文 10 余篇。曾参与国家“天地图”和黑龙江、山西、江西、广东等 10 多个 省级、50 个市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参与深圳、武汉、杭州、沈阳、嘉兴和孝感等 10 多个城 市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政务大数据治理项目建设,其主导或参与的项目多次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 秀工程金奖。
演讲摘要:如何实现对大规模、复杂的城市感知任务实现有效时空覆盖是泛在智能感知的一大关键难题。 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群智感知”(Mobile Crowd Sensing)作为一种新的感知模式 被提出来。与基于传统传感网的感知方式不同,移动群智感知以大量普通用户作为感知源,利用大众的 广泛分布性、灵活移动性和机会连接性进行大规模感知,并融合隐式或显式的群体智能以实现对感知数 据的优选和增强理解,进而为城市及社会管理提供智能辅助支持。移动群智感知可以应用在城市感知计 算的多个重要方面,如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商业智能、环境监测、社会治理等。本报告涵盖几个方面 内容:一是阐述移动群智感知的概念、特质和主要研究挑战;二是介绍移动群智感知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是结合我们最新的研究工作开展研讨。
个人简介:2009年 3月在日本庆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法国国立电信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才”(2012)和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017),担任军科委 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专家(2018)。主要从事普适计算、群智感知计算、大数据智能方面研究。承担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并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 973、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重 大项目,和华为、阿里、腾讯、京东等开展多方面技术合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如 IEEE TMC, IEEE THMS, ACM TKDD, UbiComp, INFOCOM, CSCW 等上面发表学术论文 130 余篇,6 篇论文入 选 ESI 热点或高被引论文。国际上率先研发了开源可定制的移动群智感知平台 CrowdOS (http://www. crowdos.cn/) 和面向和谐人机共生环境的网络虚拟机器人平台 AI-Mate (http://ai-mate.co/),且面向智 慧城市、公共安全、智能制造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领域应用和技术推广。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 奖以及 IEEE UIC’17、ISI’19 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Human-Machine System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ACM IMWUT》、《IEEE Internet of Things》、《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编委或客座编辑,以及 IEEE UIC’15、IEEE CPSCom’17、GPC’20 等多个重要国际会议程序主席等职务。IEEE 高级会员,CCF 杰出会员。
演讲摘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是当前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 不二之选。技术大势所趋,科技以人为本,标准以效率为先,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其使命不在于解决“有 无”的问题,而是解决“优劣”的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 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标准, 相互之间的关系如 何,如何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用好标准, 在这里都会找到答案。智慧城市建设是全球浪潮, ISO, IEC, ITU-T 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在标准制定方面都有哪些动态, 在这里也会找到答案。
个人简介:目前担任中国国家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ISO/IEC 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智 慧城市工作组(ISO/IEC JTC1/ WG11)召集人,ISO/IEC JTC1 至国际电信联盟(ITU-T)联络官,全 国信标委智慧城市工作组副组长;是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等多个 组织的专家成员。研究领域涉及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物流信息标准化、物品分类编码 及条码、RFID 相关自动识别技术等领域。承担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 “863”计划研究项目及 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 钱恒 1990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 年 -2002 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作访 问研究。曾先后获评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 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演讲摘要:新冠、SARS、流感等呼吸道类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2020 年初爆发的 新冠肺炎已经在全球大规模蔓延,造成超过 2500 万人感染和超过 80 万死亡。当前,对于新冠肺炎疫 情传播模式的主要研究基大多集中在城市间的尺度上,对于城市内部尺度的研究工作还较为缺乏。在 本报告中,我们使用街道办级别的病例数据,结合城市内部人口出行数据,对呼吸道类传染病的城市 内部传播规律进行了建模,并通过预测与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不同类型城市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 评估。
个人简介:长期从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在智慧城市、经济管理、公共卫生等科领域的跨学应用研究,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城市多样化场景模式挖掘与态势认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多源城市数 据为支撑的城市计算研究”等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在 TKDE、TMC、KDD、 Ubicomp、AAAI 等 SCI 和 CCF A/B 类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近 50 篇,申请国家专利 10 余项、美国 专利 4 项。担任《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期刊编委,《IET Smart Cities》期刊创刊编委,《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期刊 Smart Cities & Urban Computing 专栏特 邀编辑,《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智慧城市专刊特邀编辑。CCF 高级会员,CCF 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中 国城科会城市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基础专委会委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期间担任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工作组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海外输入 疫情防控专班专家,国家疾控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外部专家。在疫情期间组织“北航新冠肺炎疫情大 数据研究团队”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健委、科技部、外交部、北京市防控办和 CDC 等机构 成了超过 200 份疫情预测分析报告,开展了 10 余项专题研究,为中央一级机构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决策 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