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编程普及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社会各界在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等方面, 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分歧。强基计划的出台,以及今年的突发疫情,也都对信息学奥赛和编程普及教育的发展 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新形势下信息学奥赛的诉求和做法进行梳理,并且对编程普及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予以回应, 将有助于对有关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我国信息学奥赛和编程普及教育的良好开展。
为此 CNCC 2020 NOI 论坛将设立三个主题:疫情下的信息学奥赛与编程普及教育;强基计划下的信息学 奥赛;校内与校外:全面竞争还是取长补短?
个人简介:CCF 高级会员。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曾任伦敦大学学院访问讲师。兼任 CCF NOI 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领队、 副领队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担任领域内多个国际学术会议 PC 以及著名期刊 审稿人。
报告摘要: 受疫情影响,今年 CCF NOI 的部分竞赛,以及国际信息学奥赛(IOI2020)和亚太地区信息 学奥赛(APIO2020)均由现场 (onsite) 赛调整为线上 (online) 进行。在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信息学奥赛 如何应对相关挑战并顺利发展?本讲演分析比较了 Google 全球编程挑战赛和 TopCoder 竞赛形式的特点; 列举了 CCF NOI 今年新增设或调整组织的部分竞赛和活动;并且针对 NOI 目前的主要赛事形式给出了 可能的调整建议与思考。总体而言,我们不只是应对当下的疫情,更是从提升合理性与效率的角度,考 虑和推进竞赛形式的改革。
个人简介: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等。自 1999 年开始从事 NOI 的技术组织工作,2000 年起任 NOI 科学委员会委员。曾任 2000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科学委员会委员。2006 年 5 月开始任 NOI 科学委员会主席,2003 年被中国科协表彰为有突出贡献者。2014 年获 CCF 卓越服务奖。
报告摘要:疫情推动了在线教学的发展。在实践中,在线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约束、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等 165 优势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在线教育的质量也不断受到来自各界的质疑。特别是,在信息学奥赛辅导 这种特殊的教育情境下,在线教育的融入向执教者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提升学生信息学奥赛的学习力、 如何强化对学生的激励与监督、如何优化在线资源的质量与结构、如何提升师生团队的生命力都成为新 课题。本文基于多年的信息学奥赛辅导经验,整合在线教育新思考, 探讨新时代编程教育的教学思路, 提出了可行的信息学奥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个人简介:指导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NOI) 奖牌。亚洲和太平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 赛(APIO)国际金牌 1 枚,100 多人次获得联赛(NOIP)一等奖。
报告摘要:在我国信息学奥赛活动开展三十六年以来,与奥赛有关的招生政策也经历了若干次较大的调 整。本演讲将首先分析招生政策的四个主要阶段,从竞赛奖项的角度分析其历次主要变化,对竞赛招生 政策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以期为同行们的未来辅导工作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最后还将结合演 讲人十七年的辅导经验和心得,展望和探讨"强基计划"下信息学竞赛活动的未来发展道路。通过以上研讨, 希望能够较为深入地剖析有关问题的本质,以便与各界同仁一道努力,维护信息学奥赛这块净土,为国家、 为计算机科学输送更多的创新型后备拔尖人才!
个人简介:指导学生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一等奖近 500 人次,全国决赛(NOI) 金牌 22 枚、银牌 22 枚、铜牌 13 枚,25 人次入选国家集训队,3 人入选国家队,获国际信息学奥林匹 克竞赛(IOI)金牌 2 枚、国际银牌 1 枚。他先后获得"中山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山市十杰市民"、"南 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报告摘要:新近实施的强基计划,是我国在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方面的一项重要变革。作为自主招生 的取代者,强基计划虽然给竞赛生留了"口子",然而其对应的大学校测却普遍大幅提高了入围标准。这 使得原本就艰难的竞赛之路愈发险峻。此外,在绝大多数省市,信息学是唯一与高考无关的五大奥赛科目。 学生选择信息学竞赛,除了热情和勇气之外,更需要理性和智慧。在强基计划的新背景下,如何从国家 需要出发,进一步地开展好信息学竞赛活动,继续培养与选拔出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人才?这是摆在大家 面前的一道难题。演讲人将从一线信息学竞赛教练的视角出发,较为深入和详细地探讨有关问题,并籍 此将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分享给大家。
个人简介:任教以来编著多本信息学竞赛教材,指导学生获全国决赛 (NOI) 金牌 5 枚,银牌 10 枚,亚 太国际信息学竞赛 (APIO) 金牌 4 枚,以及百余位学生获全国联赛 (NOIP) 一等奖。2014 和 2019 年获得 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颁发的"NOI 优秀教师奖"。2017 年起,担任 NOI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基地上海 站负责人和教练培训班讲师,2019 和 2020 担任国际初中生奥林匹克竞赛 (ISIJ) 中国代表队领队。
报告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以及 NOI 活动影响的扩大,全国掀起了一股少儿编程与信息学竞 赛的热潮。过去主要面向小规模学生群体的"校内"信息学竞赛教学,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与此同时, 提供竞赛培训的各类"校外"机构也应运而生。"校内"与"校外",在对比和竞争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究竟是全面竞争,还是取长补短?演讲者将从核心目标、生源与师资、课程设计、培训组织形式入手, 辨析两者培训体系的差异,围绕培训内容这一竞争焦点,分析两者的优势和短板,并在其中探索和寻求 两者可能的合作形态。最后,演讲者给出了促成"校内"和"校外"培训良性竞争、互补合作的一些建议,希 望推动两者共赢,为计算机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
个人简介:长沙市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长沙市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长沙市第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辅导多名学生获国际和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编著《中学信息 技术教程》等多本教材,主持湖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实践 与研究》。
报告摘要:随着青少年编程概念的兴起,很多校外机构开始涉足编程和信息学奥赛。一方面为信息学奥 赛的普及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在理念、水平和方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演讲人以自身在上 海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指导下开展的信息学奥赛辅导项目为例,剖析校外机构在信息学奥 赛辅导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常见问题,探讨校内外如何形成有效合作,在信息学奥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 形成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条件。希望通过以上研讨,可以为校内外合作共赢提供一些思路, 并期待通过校内外各方的共同努力,发现并培养更多有志于计算机科学的优秀学生。
个人简介:自 2017 年起,开创了"圆桌班"的信息学奥赛辅导新型态,在上海市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 竞赛委员会的指导下,参与信奥拔尖人才的辅助培养。在辅助培养过的学生中,总计获 NOI 金牌 1 枚、 银牌 7 枚,APIO 金牌 2 枚、银牌 7 枚,以及 NOIP 一等奖 100 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