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势感知最早由美国空军前首席科学家 Endsley 博士于 1989 年提出,迅速在军事、交通、空管等行业广泛 应用。2016 年,习总书记在“4.19”讲话上指出: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国家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中也 把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作为“网络安全检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工程”的一大任务。由此,国内学术界、工业界掀起了 态势感知研究与应用的浪潮。
个人简介:博士,中科院信工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网络空 间安全态势感知》课程主讲教师 长期从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网络攻击发现、移动终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 研发计划、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等 10 余项课题。所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国科大网络空间安全学 院 2019 年度优秀教师。获大数据安全优秀案例奖 1 项、重大会议保障任务先进个人奖 1 次、所级重大 科技进展奖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获得专利授权 3 项,软件著作权 4 项。
个人简介: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安全官兼高级副总裁 担任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竞评演练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2016-2017) 杭州分论坛副主席、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网络 空间安全战略与法律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首届网络安全人才发展工作组副组长、云安全联盟(CSA) 杭州分会负责人、OWASP 中国分会委员、浙江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协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软件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咨 询委员会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特聘教授、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企业导师、浙江省第一、 二届、三届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竞赛专家委员等职务
报告摘要:现有的主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依赖运营商及网管的授权合作,在"网络边界—终端主 机"等位置,部署 IDS/IPS、防火墙、日志分析等重资产系统。这种合作式技术,可有效感知局部网络 及其内部终端主机的区域内威胁(intra-domain threats)。然而,在面对僵尸网络、路由攻击等大跨域 全球范围的安全威胁(cross-domain threats),合作式监控的成本收益率将显著下降。为此,本报告将 探讨非合作式(non-cooperative)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的新思路,聚焦轻量级的全网主动式安全态势感知 技术
个人简介:主要研究互联网基础设施安全,代表性成果以第 1 作者在 IEEE TDSC、IEEE TIFS、IEEE INFOCOM、《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发表,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 40 项,出版英文专著(章节) 2 部。曾任网络领域国际会议 ACM CoNEXT 2019 Student Workshop 共同主席
报告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及应用已经越来越多的涉入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传统 的被动防御已无法应对日益多样的新型威胁攻击,态势感知作为网络安全主动防御的新技术,成为当 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报告主要从网络安全的现状入手,介绍了基于 IPDR(识别 Identify、保 护 Protect、检测 Detect、响应 Response)框架,组织实现风险管理闭环,重点研究了包括资产探查、 ATT&CK、UEBA、SOAR 等关键前沿技术,实现态势感知协同防御,构建网络安全运营的新生态。
个人简介:长期关注前沿科技创新,获得 RHCE、OCP 等认证,参与多个重大项目的售前咨询及后期 技术支持等工作,连续五届作为核心人员,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安全保障工作。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领域具备十多年的研究,主要从事大数据存储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安全领域的研究,获得包括 ATT&CK、UEBA、SOAR 等前沿技术专利 20 余项,对信息安全行业大数据安全、智能安全有深刻的理解。
报告摘要:未知威胁检测与防御决策支撑是态势感知的两大关键模块,未知威胁检测为态势感知提供 基础威胁数据,而动态防御决策支撑是态势感知提升系统防御能力的关键。传统的网络安全威胁发现 与风险控制等技术的研究缺乏对未知网络攻击的检测能力,已难以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防御, 研究者开始将探索新的思路。本报告将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未知威胁发现,主动动态防御等方面进行 介绍,包括威胁识别模型,未知样本标记,模型动态训练,动态防御引擎,动态防御策略知识库等, 重点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未知威胁发现方面的应用,挑战,以及发展方向。
个人简介:2008-2011 年在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1 年至今先后在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14-2016 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和长虹技术中心从 事工业系统安全研究。2015 年至今,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四川 省百篇优博论文奖。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网络空间安全、数字虚拟资产安全、计算机免疫学、认知无 线电等领域的研究,相关成果在中国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s, Ad Hoc Networks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 文 40 余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10 余项,担任 Knowledge Based System、四川大学学报等期刊评审人。
报告摘要:网络流量分析技术 (NTA),是态势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态势感知平台提供丰富的流量 元数据,并能利用异常行为分析技术,威胁情报,回溯技术等检测分析各种攻击事件。流量分析作为 态势感知的核心组成部分,面临着信息密度低,数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本报告从流量分析数据质量 提升、流量分析关键技术、流量分析联动检测等方面详细介绍 NTA 的技术实践,更好的发挥网络流量 大数据的价值。
个人简介:2009 年起负责科来安全产品线,长期服务于各个重要企事业单位,利用流量分析技术解决 各种高级网络安全攻击事件。参与建设多个行业的态势感知建设方案,具备丰富的安全实战经验和安全 数据平台建设经验。
报告摘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的落地离不开安全决策技术支撑,目前研究和实战过程中忽略了安 全决策支撑技术,然而根据态势感知的经典含义,如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安全态势的认 知才是安全管理人员关心的重点。本报告从网络空间安全知识图谱构建技术、演化博弈下的攻防策略 选取技术、安全攻击路径筛选技术、安全攻防效果多维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我们团队的技术成果,已 经在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个人简介:曾担任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担任北京市、天津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战略 支援部队等多个主管机构项目评审和咨询专家,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讲授《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 课程。承担了 10 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研发的工具系统已在网信、公安、安全、质检、 科研等行业成功应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30 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0 项,制 定国家和行业标准 10 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