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信息技术发展历史,短短几十年,我们走过以搜索引擎、电子商务为典型的PC互联网时代,以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为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大数据推荐、短视频社交为典型的大数据时代,到如今我们正经历以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为应用代表的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和战略性技术,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重要推动力。
展望未来,哪些人工智能科技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是智能芯片,大语言模型还是其他?它将会影响到哪些工业门类?哪些工业门类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学教育应该如何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课程又该如何在中学开展?有算法特长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如何在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学习中发挥优势,教师又应该如何拥抱人工智能优化教学策略?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代表的新信息时代对中学计算机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信息技术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激增,同时也对计算机从业者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面对技术封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人才和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大学、中学、小学的教育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大中小贯通培养更是尤为重要。
门票类型 | 参会者身份 | 12.12~1.15 |
---|---|---|
注册费 | CCF会员 | ¥800 |
非会员 | ¥1200 |
议题一:以人工智能为例的新工科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
执行主席:
李 曙 (南京外国语学校)
陈许旻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
嘉宾:
唐卫清 (CCF秘书长、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林衍凯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准聘助理教授)
郑子杰 (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大学博士)
议题二:计算机科学后备拔尖人才的大中小贯通培养
执行主席:
朱全民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厚从 (常州市第一中学)
嘉宾:
韩文弢(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副书记)
蒋炎岩(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
林盛华(广州市第二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