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日程 
时间 | 程序安排 | 主持人 | 地点 |
2022/7/29 | |||
9:00-18:00 | 现场注册 | ||
13:30-17:30 | 论坛1:教学论坛 | 沈立(国防科技大学)、 邸志雄(西南交通大学) | |
从国产EDA研发谈人才培养 | 张玉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处理器芯片设计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杨建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集成电路EDA布局布线算法课程体系探索 | 朱自然(东南大学) | ||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张春元(国防科技大学) | ||
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 秦磊华(华中科技大学) | ||
开源芯片生态与芯片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实践 | 包云岗(中科院计算所) | ||
TCARCH-定制计算挑战赛优秀队伍分享 | 陆佳华(Xilinx公司) | ||
13:30-17:30 | 论坛2:安全可信计算系统论坛 | 张锋巍(南方科大)、 宁振宇(湖南大学) | |
人工智能安全的若干研究问题 | 仲盛(南京大学) | ||
LightBox: Full-stack Protected Stateful Middlebox at Lightning Speed | 王骞(武汉大学) | ||
蚂蚁可信原生技术探索和实践 | 闫守孟(蚂蚁集团) | ||
基于硬件TEE的机密计算---现状和展望 | 姚颉文(英特尔公司) | ||
SmashEx: Smashing SGX Enclaves Using Exceptions | 崔津华(湖南大学) | ||
打造机密计算的安全底座 | 张殷乾(南方科大) | ||
Panel:下一代安全可信计算前景、展望和挑战 | |||
13:30-17:30 | 论坛3:边缘存储与智能处理 | 舒继武(清华大学)、 郭崎(中科院计算所) | |
面向边缘的可重构计算 | 梁云(北京大学) | ||
面向边缘计算的RISC-V安全处理器系统 | 杜东(上海交通大学) | ||
面向边缘计算的跨平台编译技术 | 郭崎(中科院计算所) | ||
边缘协同智能计算 | 陈旭(中山大学 ) | ||
存算融合的分布式边缘智能持续感知系统 | 舒继武(清华大学) | ||
基于边缘计算的AI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 杨杰(科大讯飞) | ||
Panel:边缘场景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的挑战与机遇 | |||
13:30-17:30 | 论坛4:PCB EDA论坛 | 徐宁(武汉理工) | |
从系统学角度看PCB的智能设计 | 刘明玉(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
校企合作框架下高校PCB EDA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 吴皓莹(武汉理工大学) | ||
板级电源完整性的仿真与优化 | 苏周祥(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人工智能辅助EDA布局布线技术研究进展 | 张吉昕(湖北工业大学 ) | ||
芯片-封装-PCB协同设计 | 吴声誉(上海弘快科技有限公司) | ||
基于拓扑的第三代自动布线技术 | 罗晶(上海侠为电子有限公司) | ||
新一代PCB板级封装EDA国产化 | 杨飞(上海为昕科技有限公司) | ||
Panel:PCB EDA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
13:30-17:30 | 论坛5:模拟电路EDA论坛 | 林亦波(北京大学) | |
模拟集成电路高效高精度建模与仿真 | 王高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Correlated Bayesian Model Fusion: Efficient High- Dimensional Performance Modeling of Analog/RF Integrated Circuits over Multiple Corners | 陶俊(复旦大学) | ||
专家知识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的运算放大器敏捷设计 | 杜力(南京大学) | ||
一种用于电源地网络瞬态仿真的指数积分与模型降阶合成方法 | 陈全(南方科技大学) | ||
模拟集成电路系统级建模方法 | 路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 ||
模拟电路自动化设计洞察与分享 | 叶佐昌(清华大学) | ||
Panel:模拟电路敏捷设计的现状与未来 | |||
13:30-17:30 | 论坛6:智能感知芯片 | 乔飞(清华大学), 刘力源(中科院半导体所) | |
多感知融合器件原理与挑战 | 贺明(北京大学) | ||
面向未来计算的二维材料研究 | 缪峰(南京大学) | ||
超高速脉冲视觉芯片与系统 | 李源(脉冲视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英特尔视觉感知控制器芯片 | 韩柯(英特尔公司) | ||
硅基感存算一体化激光雷达传感器 | 朱樟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高能效智能物联网AIoT芯片设计 | 叶乐(北京大学) | ||
dToF感算一体式新设计方案及展望 | 朱庆鹏(商汤科技) | ||
Panel:智能感知芯片的需求、机遇和挑战 | |||
13:30-17:30 | 论坛7:第七届全国硬件安全论坛 | 边松(北航)、 鲁赵骏(华中科技大学) | |
基于FPGA的可信密码平台模块实现技术 | 赵波(武汉大学) | ||
PipeZK:一种加速零知识证明的流水线计算架构 | 孙广宇(北京大学) | ||
全量多模可重构后量子密码芯片 | 刘冬生(华中科技大学) | ||
密码芯片功耗侧信道建模与安全测评技术 | 欧长海(武汉大学) | ||
高性能硬件辅助的处理器安全保障研究 | 冯浪(南京大学) | ||
PathFinder: Side Channel Protection through Automatic Leaky Paths Identification and Obfuscation | 何家骥(天津大学) | ||
Panel:密码、芯片与隐私计算:应用与安全 | |||
13:30-17:30 | 论坛8:存内计算/类脑计算论坛 | 尹勋钊(浙江大学) | |
基于忆阻器的类脑智能计算芯片 | 缪向水(华中科技大学) | ||
基于忆阻器的类脑计算 | 刘琦(复旦大学) | ||
存内计算的应用与发展挑战 | 王绍迪(知存科技) | ||
面向存算一体的类脑智能电路及其应用 | 洪庆辉(湖南大学) | ||
面向存算一体架构的深度神经网络压缩框架 | 李冰(首都师范大学) | ||
类脑计算芯片 | 曹露(英特尔研究院) | ||
Panel:存内计算和类脑计算的挑战和展望 | |||
13:30-17:30 | 论坛9:新型存储系统与技术 | 刘铎(重庆大学)、 王毅(深圳大学) | |
面向海量数据的DNA存储 | 谭光明(中科院计算所) | ||
突破图神经网络训练的内存墙 | 许胤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大内存:网络互联的持久性内存系统研究 | 陆游游(清华大学) | ||
面向持久内存系统的高并发调试机制 | 华宇(华中科技大学) | ||
基于二元组索引的低内存开销快速文件管理方法 | 乔磊(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
存储级内存的设计与思考 | 张杰(北京大学) | ||
Panel:新型存储系统的发展趋势 | |||
13:30-17:30 | 论坛10:大数据与云存储 | 张广艳(清华大学) | |
存算网融合芯片及系统 | 谢长生(华中科技大学) | ||
面向大数据的高效能混合内存管理技术研究 | 肖侬(中山大学) | ||
阿里云存储软硬协同设计与优化实践 | 朱家稷(阿里云) | ||
云环境中的大数据安全存储 | 张一鸣(厦门大学) | ||
面向云存储的个性化公平I/O资源调度 | 柴云鹏(中国人民大学) | ||
构建资源全局共享的编码存储系统 | 张广艳(清华大学) | ||
Panel:全栈式考虑如何打造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 | |||
13:30-18:00 | 论坛11:国产数字EDA工具链技术论坛 | 杨军(东南大学)、 储著飞(宁波大学) | |
后摩尔时代验证技术的挑战与机会 | 谢仲辉(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Interesting technical challenges in FPGA- based prototyping and emulation | Pei-Hsin Ho(贺培鑫)(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 | ||
原型验证的自动设计编译方案 | 林铠鹏(上海国微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SOC和CHIPLET设计方法学对数字验证的挑战以及应对 | 傅勇(瞬曜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数字集成电路可测试性设计与测试向量自动生成 | 叶靖(中科鉴芯(北京)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从布局布线工具到鸿芯微纳数字全流程工具链之路 | 王磊(深圳鸿芯微纳技术有限公司) | ||
国产APR工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杨晓剑(上海立芯科技有限公司) | ||
先进工艺流片成功的EDA前沿挑战与应对 | 贺青(杭州行芯科技有限公司) | ||
Panel:未来十年数字EDA最大的挑战和机遇 | |||
13:30-17:30 | 论坛33:超异构处理器设计 | 蒋力(上海交通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大芯片的研究进展 | 韩银和(中科院计算所) | ||
软件数据平面对RISC-V处理器及存储互联架构的挑战 | 韩军(复旦大学) | ||
面向AI大模型的transformer计算架构 | 尹首一(清华大学) | ||
GPGPU or AI specialized chip, where are we heading to? | 梁晓峣(上海交通大学) | ||
“旧异构”上的“新同构”指令集设计 | 海思图灵技术专家(华为海思) | ||
面向异构硬件体系的系统软件支撑和优化技术 | 陈榕(上海交通大学) | ||
Panel:超异构处理器发展机遇与挑战 | |||
19:00-21:30 | CCF集成电路设计专委2022年工作会议 | 李华伟(中科院计算所) | |
19:00-21:30 | CCF信息存储技术专委2022年工作会议 | 王意洁(国防科大) | |
2022/7/30 | |||
8:30-9:00 | CCF Chip2022开幕式 | ||
9:00-9:40 | Keynote 1: 吴汉明院士,浙江大学 | ||
报告题目:集成电路制造中的若干问题 | |||
9:40-10:20 | Keynote 2: 崔铁军院士,东南大学 | ||
报告题目:电磁超材料与电磁超表面 | |||
10:20-10:55 | Coffee break | ||
10:55-11:35 | Keynote 3: 廖湘科院士,国防科技大学 | ||
报告题目:开源硬件与开源软件 | |||
11:35-12:00 | Keynote 4: 宋继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 ||
报告题目:坚持半导体底层技术创新,激发算力千倍级提升 | |||
12:00-13:30 | 午餐 | ||
13:30-17:30 | 论坛12:OpenDACS V2.0-EDA开源论坛(芯华章公司冠名) | 李华伟(中科院计算所)、 何均宏(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 |
芯华章公司开源EDA工具捐赠发布:共建积极发展的EDA开源生态 | 谢仲辉(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PyChip:芯片敏捷设计与验证之路 | 赖晓铮(华南理工大学) | ||
基于GPU的并行门级重仿真方法 | 杨帆(复旦大学) | ||
EMSim: 版图级芯片电磁仿真器 | 何家骥(天津大学) | ||
ALSO:基于多逻辑域的开源逻辑综合工具 | 储著飞(宁波大学) | ||
可扩展、可测试、可维护的开源 FPGA mapper | 刘建华(安路科技) | ||
基于机器学习的芯片物理布局方法 | 尚笠(复旦大学) | ||
面向PCB的器件自动布局工具 | 徐宁(武汉理工大学) | ||
Panel:开源EDA的激励机制 | |||
13:30-17:30 | 论坛13:国产处理器的机遇与挑战(龙芯公司冠名) | 张福新(中科院计算所)、 宫晓利(南开大学) | |
软件定义芯片 | 刘雷波(清华大学) | ||
龙芯系列处理器发展历史与现状 | 汪文祥(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共筑生态 共享产业——聚力申威处理器自主安全发展 | 杨亮(中电科申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简介 | 唐丹(中科院计算所) | ||
面向高性能的通用处理器挑战与实践 | 隋兵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
先进计算算力与产业生态创新 | 郭御风(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Panel:国产处理器发展机遇与挑战 | |||
13:30-17:30 | 论坛14:Tutorial: 量子计算及其编程 | 付祥(国防科技大学) | |
量子物理与量子计算基础 | 吴俊杰(国防科技大学) | ||
量子软硬件接口和量子编译 | 付祥(国防科技大学) | ||
Quingo量子程序设计初探 | 苏醒(国防科技大学) | ||
Panel:基于Quingo的量子程序设计(指导实践) | |||
13:30-17:30 | 论坛15:领域专用芯片和敏捷开发论坛 | 王永文(国防科大)、 梁云(北京大学) | |
面向非易失器件存算芯片的敏捷设计 | 卓成(浙江大学) | ||
人工智能编译器研究 | 冷静文(上海交大) | ||
高效的图割算法硬件加速器 | 哈亚军(上海科技大学) | ||
领域专用处理器的敏捷设计方法——以后量子密码计算为例 | 韩军(复旦大学) | ||
FT-Matrix:标向量协同的自主DSP设计及应用生态建设 | 王耀华(国防科大) | ||
约束驱动的处理器自动生成框架探索 | 黄立波(国防科大) | ||
昆仑芯-让计算更智能 | 欧阳剑(昆仑芯) | ||
13:30-17:30 | 论坛16:Chiplet 与三维集成电路设计 | 王小航(华南理工大学)、 王郁杰(中科院计算所) | |
从硬件中心到软件中心大背景下的关键集成电路制造革新 | 胡川(广东半导体所) | ||
面向多模数据融合的异构集成存算加速系统 | 邹毅(华南理工大学) | ||
Chiplet Cost Model Analysi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Off-the-shelf Chiplets | 马恺声(清华大学) | ||
Chiplet-Based Physical Design for Chip-Package Cross-Boundary Co-Optimization | 彭亚锐(阿肯萨斯大学) | ||
面向自主智能体的高效计算架构设计思考 | 任鹏举(西安交通大学) | ||
单片三维集成电路物理设计的机遇与挑战 | 成元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大芯片封装和散热案例分析 | 张哲明(青芯科技(上海)半导体有限公司) | ||
Panel:先进封装和智能计算架构的现状与未来 | |||
13:30-17:30 | 论坛17:安全存储器件与系统 | 华宇(华中科技大学) | |
软硬协同的系统安全 | 夏虞斌(上海交通大学) | ||
Blockchain Systems, Security and Storage Projects | 肖斌(香港理工大学) | ||
加密数据搜索技术的前沿与展望 | 王聪(香港城市大学) | ||
EXAMINER: Automatically Locating Inconsistent Instructions between Real Devices and CPU Emulators for ARM | 周亚金(浙江大学) | ||
加密存储中安全去重技术的应用 | 崔禾磊(西北工业大学) | ||
企业级SSD及其主控芯片的技术创新趋势 | 吕涛(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13:30-17:30 | 论坛18:集成电路测试论坛 | 向东(清华大学)、 詹文法(安庆师范大学) | |
Power-Aware IC Testing: Present and Future | 温晓青(九州工业大学) | ||
AI-Assisted Yield Learning | 黄宇(华为海思) | ||
片上千核系统的在线自测试和动态重配置 | 张颖(同济大学) | ||
可测性设计技术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 孙志峰(新华三集团) | ||
三维集成电路中垂直互连结构的测试方法 | 俞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 ||
COMS图像芯片测试方法 | 邬刚(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 | ||
Low-Cost and High-Precision Test Methods for Analog and Mixed-Signal ICs | 伍民顺(西安交通大学) | ||
Panel:集成电路测试 | |||
13:30-17:30 | 论坛19:面向数据中心的智能计算与存储 | 曾令仿(之江实验室) | |
AI for Storage研究进展与挑战 | 周可(华中科技大学) | ||
边云智能计算与自动驾驶应用 | 王洋(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
基于学习规则的动态二进制翻译技术 | 张为华(复旦大学) | ||
数据中心级纠删码智能加速技术研究 | 吴晨涛(上海交通大学) | ||
持久内存分配器元数据管理的重新思考 | 何水兵(浙江大学) | ||
基于国产超算的百万亿参数超大预训练模型训练方法 | 翟季冬(清华大学) | ||
13:30-17:30 | 论坛20:存算融合/存算一体(英特尔公司冠名) | 冯丹(华科) | |
Cross-layer design optimization for processing-in-memory AI systems | 陈怡然(Duke University) | ||
面向存内计算架构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工具链 | 汪玉(清华大学) | ||
基于忆阻器的高效存算一体AI芯片与学习系统 | 杨玉超(北京大学) | ||
迈向通用存算一体架构--机遇与挑战 | 梁晓峣(上海交通大学) | ||
认知存储器:系统、芯片与定制计算 | 王颖(中科院计算所) | ||
存内计算架构下数据布局及任务调度优化技术研究 | 申兆岩(山东大学) | ||
Panel:存算一体发展趋势 | |||
13:30-17:30 | 论坛21:闪存存储与系统 | 吴非(华中科技大学) | |
面向QLC/HLC闪存的2D TPC纠错编码研究 | 骆建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高可靠性三维NAND闪存介质的协同设计优化策略 | 陈杰智(山东大学) | ||
面向闪存存储的数据重删技术应用研究 | 毛波(厦门大学) | ||
面向闪存的新型数据中心体系架构创新 | 王锋(华为) | ||
高密度混合式闪存存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石亮(华东师范大学) | ||
OpenFlash:面向软硬协同设计的开源SSD平台 | 蒋德钧(中科院计算所) | ||
软硬件协同的固态存储系统优化方法 | 周游(华中科技大学) | ||
Panel:产学研如何协同推进闪存存储的发展 | |||
13:30-17:30 | 论坛22:DPU技术趋势和应用(中科驭数公司冠名) | 李晓维(中科院计算所)、 鄢贵海(中科院计算所) | |
下一代计算架构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 阚宏伟(浪潮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
DPU卡产品在天翼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孙晓宁(天翼云) | ||
基于软件定义的K2 DPU架构及应用实践 | 卢文岩(中科驭数) | ||
面向算网一体的未来网络发展展望 | 李志强(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所) | ||
利用DPU打造云原生超级计算架构 | 宋庆春(英伟达) | ||
DPU发展趋势及技术标准解读 | 苏越(中国信通院) | ||
DPU在算力网络中的研究与探索 | 班有容(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 | ||
Panel:DPU的应用趋势 | |||
13:30-15:30 | 论文分组1:近似计算 | 钱炜慷(上海交大),刘伟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A Survey of Approximate Computing: from Arithmetic Units Design to High-level Applications | 杨兴华(北京林业大学) | ||
An Optimization Technique for PMF Estimation in Approximate Circuits | 窦昱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LayCO: Achieving Least Lossy Accuracy for Most Efficient RRAM-Based DNN Accelerators via Layer- Centric Co-Optimization | Shaofeng Zhao(华中科技大学) | ||
Approximate Processing Element Design and Analy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NN Accelerators | 姜红兰(上海交通大学) | ||
A Review of Reliability Issues Related to Approximate Circuit | 王真(上海电力大学) | ||
LMM: A Fixed-Point Linear-Mapping Based Approximate Multiplier for IoT | 吴莹(浙江大学) | ||
基于系统精度评估的轻量化神经网络近似计算系统敏捷设计 | 龚宇(东南大学) | ||
HiPACT: 基于Pade近似的高精度多激活函数的协处理器设计 | 吴卓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
16:00-18:00 | 论文分组2:电子设计自动化 | 黄海(哈尔滨理工大学) | |
多级混合极性Reed-Muller逻辑电路功耗优化 | 储著飞(宁波大学) | ||
基于XMG的组合电路等价性验证算法 | 储著飞(宁波大学) | ||
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门级硬件木马检测方法 | 温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基于多阶段优化的高质量总体布线算法 | 刘耿耿(福州大学) | ||
IC设计中时序约束的自动化等效传播方法研究 | 巢玮(哈尔滨工业大学) | ||
先进制程下基于多策略融合的时延优化层分配算法 | 刘耿耿(福州大学) | ||
基于样例学习PSO和自适应区域搜索策略的控制模式分配算法 | 刘耿耿(福州大学) | ||
A Low Jitter Radiation-tolerance Fractional-N PLL Based on a Low-sensitivity Design Approach | Yan Guangda(国防科大) | ||
15:30-16:30 | 交互式论文Poster展示 | ||
使用函数式语言和命令式语言混合开发EDA程序的一次探索 | 张子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一种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高能效时钟网络设计 | 潘达杉(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 ||
A multi-constraints formulation for industrial PCB automatic routing | 李海云(武汉理工大学) | ||
一种复杂场景下的FPC全局布线规划算法 | 邹思湛(武汉理工大学) | ||
用于时分复用技术的多阶段协同优化FPGA布线方法 | 刘耿耿(福州大学) | ||
考虑流端口数量约束下的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流路径规划算法 | 刘耿耿(福州大学) | ||
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下一种多阶段启发式的流层物理协同设计算法 | 刘耿耿(福州大学) | ||
EDA, FPGA和可编程芯片:研究和创新 | 张志恒(江西师范大学) | ||
一种基于分段并行思想的PCB布线加速策略 | 李元康(首都师范大学) | ||
Simultaneous Escape Routing Based on Multi-Commodity Flow | 邵贤(武汉理工大学) | ||
Measuring TIM Coverage in Chip Reliability Testing via Active Learning based YOLOv5 and Image Processing | 赵地(中科院计算所) | ||
Distinguish between Process Variation Defects and Latent Defects 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Function | 宋钛(安徽大学) | ||
Reliability Assurance in Early-Life-Failure Test through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 宋钛(安徽大学) | ||
线性判别分析算法识别关键路径上硬件木马的延时特征 | 宋钛(安徽大学) | ||
基于PSTM的Verilog HDL代码验证及生成方法 | 王洁(大连理工大学) | ||
Design of A Novel Double-Node-Upset-Recovery Latch with Low Cost Based on C-elements | 闫爱斌(安徽大学) | ||
一种通用型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架构研究 | 胡克坤(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一种基于上下文模型快速校正超长Huffman码的硬件方案 | 张永兴(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
基于FPGA的视觉惯性里程计非线性优化硬件加速器 | 王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一种矩阵块间提前切换的脉动阵列优化技术 | 鞠鑫(国防科技大学) | ||
CPUBench:一款开放的通用计算CPU性能基准工具 | 逯海涛(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 ||
模块化SoC中AXI互连网络的死锁避免 | 郭振江(中科院计算所) | ||
基于混沌加密的安全分布式在线学习算法 | 张旭(山东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
A Path Tracing Debugging System Based on Program Pointer Matching | 高轩(国防科技大学) | ||
一种自适应图像插值算法及加速引擎的协同设计 | 严忻恺(浙江大学) | ||
RECO-ASCON: Reconfigurable Lightweight ASCON Hash Functions for IoT Applications | 郭鑫斐(上海交通大学) | ||
BH-XOR:一种增强型混合结构的高能效异或单元 | 马超(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 ||
一种低偏斜高能效全局时钟网络设计 | 吉永超(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 ||
一种混合精度神经网络的位级加速器 | 侯翼(首都师范大学) | ||
一种通用的激活函数硬件改进方法 | 吴睿振(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
A 1.8V 115.52dB third-order discrete-time Sigma-Delta modulator using nested chopper technology | 王阁藩(河南科技大学) | ||
一种基于响应曲面算法验证求解的高性能LC-VCO设计 | 王想军(河南科技大学) | ||
A Programmable Four-order Power-efficient Active RC Low-Pass Filter | 李恺(河南科技大学) | ||
一种采用超微型CMOS忆阻器的Memristor-C有源滤波器设计 | 王琳(河南科技大学) | ||
用于BP神经网络训练的模拟多层感知器电路设计 | 段文娟(河南科技大学) | ||
基于电容传感器的弱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 赖慧敏(湖州师范学院) | ||
面向神经网络关键功能的混模电路设计优化 | 陈健(浙江大学) | ||
19:00-21:30 | CCF容错计算专委2022年工作会议 | 张吉良(湖南大学) | |
19:00-21:30 | CCF体系结构专委2022年工作会议 | 沈立(国防科大) | |
2022/7/31 | |||
8:30-9:05 | Keynote 5: 魏少军,清华大学教授 | ||
报告题目:智能化推动计算架构变革 | |||
9:05-9:40 | Keynote 6: 胡伟武,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 | ||
报告题目:龙架构(LoongArch)的生态建设 | |||
9:40-10:15 | Keynote 7: 刘伟平,华大九天董事长 | ||
报告题目:EDA行业发展趋势 | |||
10:10-10:35 | Coffee break | ||
10:35-11:10 | Keynote 8: 赵海军,中芯国际CEO | ||
报告题目:本土集成电路制造的代工模式与发展逻辑 | |||
11:10-11:35 | Keynote 9: 鄢贵海,中科驭数董事长/CEO | ||
报告题目:DPU技术趋势与应用 | |||
11:35-12:00 | Keynote 10: 史谨璠,海光公司资深产品市场总监 | ||
报告题目:国产高性能处理器未来架构演进思考 | |||
12:00-13:30 | 午餐 | ||
13:30-17:30 | 论坛23:量子芯片论坛 | 吴俊杰(国防科大) | |
量子计算 任重道远 | 俞大鹏(南方科技大学) | ||
超导量子计算进展 | 朱晓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基于超导数字电路的超导量子比特操控 | 林志荣(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 | ||
光子芯片驱动量子计算产业化 | 金贤敏(上海交通大学) | ||
硅基集成光量子计算芯片技术与进展 | 强晓刚(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 ||
芯片离子阱研究现状及思考 | 吴伟(国防科技大学) | ||
拓扑量子计算进展:材料,器件与芯片 | 邓明堂(国防科技大学) | ||
Panel:我国量子芯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
13:30-17:30 | 论坛24:智能芯片论坛 | 王蕾(国防科大)、 孙广宇(北京大学) | |
高能效机器学习处理器:跨层次设计趋势 | 刘勇攀(清华大学) | ||
支持量化训练的深度学习处理器/Cambricon-Q: A Hybrid Architecture for Efficient Training | 杜子东(中科院计算所) | ||
类脑计算芯片及应用 | 邓磊(清华大学) | ||
面向异构智能芯片的多面体编译技术探索 | 赵捷(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 ||
智能芯片的软硬件协同设计 | 梁云(北京大学) | ||
Panel:智能芯片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 |||
13:30-17:30 | 论坛25:高性能互连论坛 | 董德尊(国防科大)、 付斌章(阿里巴巴) | |
极限将至,唯有创新 | 王克非(楠菲微电子) | ||
高性能网络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究 | 戴惠辰(华为) | ||
PCIe、CXL、UCIe漫谈 | 邓宇(飞腾) | ||
存储高性能网络演进漫谈 | 朱凌俊(阿里巴巴) | ||
高性能路由器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 李存禄(国防科大) | ||
Panel:高性能互连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 |||
13:30-17:30 | 论坛26:人工智能与EDA论坛 | 杨帆(复旦大学) | |
打造泛模拟芯片设计制造协同发展生态 | 刘晓明(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面向电路仿真的稀疏线性方程组迭代解法 | 喻文健(清华大学) | ||
Netlist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 余备(香港中文大学) | ||
面向新型计算范式的精确综合 | 钱炜慷(上海交通大学) | ||
基于神经网络的半导体器件紧凑模型及其应用 | 陆叶(复旦大学) | ||
敏捷设计下基于AI的静态时序分析研究 | 贺旭(湖南大学) | ||
设计空间探索技术在EDA中的应用 | 耿浩(上海科技大学) | ||
Panel:人工智能在EDA领域新的应用方向 | |||
13:30-17:30 | 论坛27:人工智能视觉芯片 | 刘力源(中科院半导体所) | |
基于二维层状半导体的偏振光探测器 | 魏钟鸣(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 ||
智能视觉系统中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 | 聂凯明(天津大学) | ||
“感算共融”芯片: 将视觉智能推向极致的边缘 | 乔飞(清华大学) | ||
感算融合一体化集成先进封装技术 | 刘丰满(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 | ||
面向物端智能的神经形态类脑芯片 | 石匆(重庆大学) | ||
面向边缘智能视觉的新型仿生脉冲视觉芯片 | 杨旭(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 ||
Panel: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发展趋势 | |||
13:30-17:30 | 论坛28:商业航天计算容错论坛 | 孙川川(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邱吉冰(中科院计算所) | |
一种小卫星星载处理系统高可靠高性能与小型化兼容技术途径的浅述 | 刘莉(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 ||
面向6G星地融合网络的协同资源管理技术研究 | 刘丹谱(北京邮电大学) | ||
航天用高可靠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 陈卓俊(湖南大学) | ||
泰星三号/四号卫星星上一体化处理平台 | 苏帆(微纳星空) | ||
大规模星座组网与天基云计算发展 | 贺小军(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基于开源鸿蒙的微纳卫星一体姿态确定系统研究 | 于晓洲(大连理工大学) | ||
Panel: 智能卫星(星座)应用场景面面观 | |||
13:30-17:30 | 论坛29:第六届安全关键软件测评技术论坛 | 黄松(陆军工程大学)、 惠战伟(军事科学院)、 王子元(南京邮电大学) | |
基于AI增强及模型驱动的UI功能自动化测试 | 师江帆(杭州龙测科技有限公司) | ||
基于深度学习的程序理解与生成 | 李戈(北京大学) | ||
Open Source Security: Challenges, Solutions, and Opportunities | 刘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
基于图差异移植的软件自动修复技术 | 毛晓光(国防科技大学) | ||
航天FPGA软件典型设计问题及验证方法 | 李铀(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模型驱动的柔性测试平台及其应用实践 | 陈策(兵器工业信息中心) | ||
硬件中间语言IL快速构建技术 | 徐小艾(上海迪真计算机科技公司) | ||
Panel:软件供应链安全 | |||
13:30-17:30 | 论坛30:体系结构优秀青年学者论坛 | 李超(上海交大) | |
Towards High-Performance Memory System and Architecture for Emerging Applications | 胡杨(清华大学) | ||
面向GPU的压缩数据直接计算技术 | 张峰(中国人民大学) | ||
抢跑体系结构“后”黄金时代——深度学习处理器之后是什么? | 赵永威(中科院计算所) | ||
面向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加速器软硬件协同设计 | 宋卓然(上海交通大学) | ||
安全分支预测器 | 赵路坦(中科院信工所) | ||
面向持久内存的软硬件协同设计 | 叶晨成(华中科技大学) | ||
深度神经网络量化 | 龚成(南开大学) | ||
Panel:智能时代体系结构关键卡脖子难题 | |||
13:30-17:30 | 论坛31:学术新星论坛(顶会论文分享) | 李冰(首都师范大学)、 李鹤(剑桥大学) | |
近存图计算架构 | 陈晓明(中科院计算所) | ||
Towards Fast and Efficient Graph Neural Networks on GPUs | 戴国浩(清华大学) | ||
DA PUF: Dual-state Analog PUF | 丁林(湖南大学) | ||
面向存算一体的DNN稀疏算法,架构与框架 | 蒋力(上海交通大学) | ||
Charge-Pulsation SRAM for Ultra-High >1KTops/W Energy-Efficiency Computing-in-Memory | 康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A Timing Engine Inspired Graph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Pre-Routing Slack Prediction | 林亦波(北京大学) | ||
考虑时钟约束的大规模异构FPGA布局算法 | 朱自然(东南大学) | ||
Panel:从学术小白到学术新星的必经之路 | |||
13:30-17:30 | 论坛32:存储专委-博士生优秀论文论坛 | 夏文(哈工大深圳)、 李永坤(中科大) | |
从数据科学的角度看大规模数据中心内存故障预测 | 徐鸿祚(国防科大) | ||
FORD: Fast One-sided RDMA-based Distributed Transactions for Disaggregated Persistent Memory | 张铭(华中科技大学) | ||
HTMFS: Strong Consistency Comes for Free with Hardware Transactional Memory in Persistent Memory File Systems | 易纪非(上海交大) | ||
Removing Double-Logging with Passive Data Persistence in LSM-tree based Relational Databases | 黄克成(香港中文) | ||
DEPART: Replica Decoupling for Distributed Key-Value Storage | 张强(中科大) | ||
Building a High-performance Fine-grained Deduplication Framework for Backup Storage with High Deduplication Ratio | 邹翔宇(哈工大-深圳) | ||
Nap: A Black-Box Approach to NUMA-Aware Persistent Memory Indexes | 汪庆(清华大学) | ||
Panel:博士阶段学习与投稿经验交流 | |||
13:30-18:00 | 论坛34:CCF-华为胡杨林基金可信计算专题论坛 | 金意儿(华为公司)、张吉良(湖南大学) | |
CCF容错计算专委主任致辞 | 韩银和(中科院计算所) | ||
华为公司代表致辞 | 金意儿(华为公司) | ||
面向RISC-V可信执行环境的外设访问机制研究 | 常轶松(中科院计算所) | ||
异构可信执行环境构建与动态边界扩展 | 卢冶(南开大学) | ||
可信执行环境软硬件架构研究 | 王文浩(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
隐私保护的多源异构联邦学习 | 叶茫(武汉大学) | ||
同态加密算子指令集与编译 | 边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同态加密的软硬件协同加速方法 | 路航(上海处理器技术创新中心) | ||
基于GPU的高性能密码计算技术 | 董建阔(南京邮电大学) | ||
基于存内计算的格密码高能效硬件电路 | 洪庆辉(湖南大学) | ||
基于门级信息流追踪的集成电路信息机密性安全形式化验证 | 何家骥(天津大学) | ||
13:30-15:15 | 论文分组3:信息存储与存内计算 | 罗圣美(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
基于融合学习的无监督多维时间序列异常检测 | 周小晖(国防科大) | ||
面向新型硬件的统一存储系统Ustore | 韩银俊(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一种Wandering B+ tree问题解决方法 | 杨勇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
基于改进的忆阻器在字符联想记忆中的应用 | 王雷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惠普忆阻电路的线性叠加分析 | 杨乐(武汉工程大学) | ||
基于ZnO忆阻器的高鲁棒性Glitch-PUF设计 | 陈鑫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
基于资源流分析的Move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 | 孙金磊(陆军工程大学) | ||
15:45-17:30 | 论文分组4:领域专用架构与敏捷设计 | 马胜(国防科大) | |
Design of High-Efficiency Dual-Branch Charge Pumps for Near-Threshold Application | 陈卓俊(湖南大学) | ||
A high accuracy activation function module based on MZI for ONN | 吴睿振(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SLAM硬件加速器 | 王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ChipletNP: 基于芯粒的敏捷可定制网络处理器架构 | 杨惠(国防科大) | ||
基于SpinalHDL和Cocotb的Poseidon哈希算法硬件加速器的敏捷开发 | 翁万正(北京达坦科技有限公司) | ||
基于firrtl IR的Python硬件敏捷设计和验证框架研究 | 赖晓铮(华南理工大学) | ||
A Cycle-Accurate Evaluation Model for Domain- Specific Acceleration Deploying Sparse LU Factorization | 黄帅博(东南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