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 2022)
  • 登录
  • 注册
  • 欢迎您:hlladmin 退出
报名 团报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首页
  • 会议介绍
  • 会议视频回看
  • 组织机构
  • 会议动态
  • 本期嘉宾
  • 会议日程
    简易日程详细日程
  • 资料下载
  • 参会指南
  • 合作单位
  • 欢迎您:hlladmin
  • 退出
  • 登录
我要报名

会议日程

分论坛: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简介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实施,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性科技人才,本论坛邀请5位专家以“新工科”为背景,针对当前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开展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希望助力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新工科建设。

免费直播

爱奇艺直播间
     
B站直播间

直播回放

CCF数图-直播回放

会议直播

      加入视频会议室

日程

  • 时间

  • 演讲嘉宾

  • 演讲题目

  • 14:00-14:25

  • 陈桂林,滁州学院副校长、教授

  • 基于科教融合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

  • 14:25-14:50

  • 胡学钢,CCF教育专委会常委,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设计与建设要点

  • 14:50-15:15

  • 许胤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 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一点体会

  • 15:35-16:00

  • 仲红,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16:00-16:25

  • 方贤进,CCF教育专委会委员,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 “区块链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论坛主席

董雨,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

个人简介: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系统科学与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目前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973001),曾在EJOR、JUSTC等期刊与ICICIP、CIS等会议发表20余篇论文。

嘉宾

陈桂林,滁州学院副校长、教授

演讲题目:基于科教融合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
演讲摘要:科教融合在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简要分析应用型高校科教融合的现状与困难,以滁州学院物联网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具体案例,讨论科教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及内容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全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讨论如何从制度层面提升面向应用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以更好的推动科教融合培养人才。
个人简介:滁州学院教授、安徽省教学名师。现任滁州学院副校长,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物联网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近期主要专注于物联网与智慧健康养老、数字乡村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先后获10多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包括特等奖三项和一等奖三项。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近3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在内的各类研究项目,主持研发的智慧养老系列技术成果及产品成功应用于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及监管等多种场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发表高水平论文30多篇,拥有发明专科及软件著作权等近10项。

嘉宾

胡学钢,CCF教育专委会常委,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设计与建设要点
演讲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阶段最为重要的综合型、设计型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入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工程训练。报告在分析当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的基础上,以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并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教指委研究成果以及教学研究和实践等,重点讨论了毕业设计(论文)培养目标与能力刻画,教学安排与阶段性要求,确保课程目标达成所需要教学建设等。
个人简介:合肥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2018-2022)委员、安徽省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常委、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知识工程,算法设计。近几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等科研课题,出版学术专著、国家级以及省级规划教材多部。

嘉宾

许胤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一点体会
演讲摘要: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的核心环节。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实验环境往往基于单机形式,造成实验环境部署困难、设备升级换代成本高、教学管理困难,难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本报告将从教学实验室设计与教学平台建设,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学生课程实践等方面的虚拟化、网络化管理,助教招募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分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些理解。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常务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与一等奖、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指导教师奖等。指导的学生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阿里巴巴明日之星等。主要研究方向有存储系统、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等。在USENIX FAST、ACM SOSP、VLDB、USENIX ATC、Spring WWW、ACM ToS、IEEE JSAC、IEEE TPDS、IEEE ToC等学术会议与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

嘉宾

仲红,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演讲题目: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演讲摘要:针对当前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人才培养存在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与区域战略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和服务安徽创新发展为目标,探索并建构了计算机类多维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科教协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强化学科交叉特色,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百分之百全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百分之百全通过,标志着学院在“一流专业”建设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有效推动了学校“双一流”建设。 报告将从多维度介绍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特色做法和成效。
个人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200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安徽省物联网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负责人;受聘ACM合肥分会主席,安徽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边缘计算专委会委员,《通信学报》编委。曾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多年来,一直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兴趣包括分布式计算、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在IEEE TDSC、IEEE TIFS、IEEE TPDS、IEEE JSAC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嘉宾

方贤进,CCF教育专委会委员,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演讲题目:“区块链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演讲摘要:安徽理工大学是教育部于2020年公布的新增审批 “区块链工程(080917T)”专业的高校之一,并已于2021年招收第一批次本科生。“区块链工程”是刚开始设置的本科新专业,如何合理地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一个难题。本讲座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从专业特色与定位、知识、能力与素养等方面探索“区块链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的拓扑关系。期望能为已有区块链工程专业或即将申报该专业的其他高校提供一定的参考。
个人简介: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CCF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高级会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CCF教育专委会委员、安徽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安徽省数据资源局核心专家库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在电子学报(CCF A), Computers & Security(CCF B),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CCF C), Applied Intelligence(CCF C)等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授权2项。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

京ICP备13000930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