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雪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 |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人才培养的新格局。这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论坛将聚焦于教育内容的重塑以适应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探讨大模型时代如何解决个性化教学与大规模教育的矛盾,以及如何在各学科领域内推动科学思想和科研范式的变革等议题开展分享和讨论。同时,论坛还将讨论AI技术在广泛应用中的伦理挑战和构建新型人机关系的方式。探索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如何有效地培养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和技术需求的新一代人才。
王兴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兴辽计划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会士,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在IEEE Trans等著名学术期刊和IEEE ICDCS等著名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培养奖励20项。王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评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人机交互与可穿戴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系统专委会主任(2020 年-2023)、抗恶劣环境计算机专委会副主任 (2024-2027),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软件工程教指委委员,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长期发展规划(2021-3035)》和《教育部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计算与安全、人机交互与可穿戴设备、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等,在计算机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近十项。杨波,工学博士,济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22年度CCF杰出教育奖获得者。曾任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大学副校长、临沂大学校长。现任山东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ACM中国理事会常务理事,ACM SIGCSE China副主席,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泉城省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智能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C语言程序设计》国家精品课主持人。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特等奖一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苏森,二级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智能交互与体验系统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虚拟教研室主任。兼任教育部高教司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工作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可信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智慧教育。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或完成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十余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甘勇,二级教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任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曾任CCF郑州分部第二届主席、CCF嵌入式系统专委委员、CCF教育专委会委员、CCF YOCSEF郑州荣誉委员。荣获过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魏世忠,博士,二级教授,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南省委会副主委、洛阳市委会主委。金属材料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科技部企业创新平台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及大型企业委托项目等共计30余项。发表论文356篇,授权专利65项,出版专著5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刘雪梅,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第八届中国水利学会水利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责任专家,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智慧水利与虚拟仿真”负责人,“河南省水资源智慧监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智慧水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25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6篇。杨天若, 学科首席教授,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院长。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 获计算机和应用物理双学士,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IEEE/IET/AAIA 会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世界顶尖1000 名计算机和电子工程科学家, 斯坦福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 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科学家,ACM 杰出科学家。主要从事人-机-物智能研究。曾获得多项国际性奖励与荣誉: 加拿大工程研究院 John B. Stirling Medal 奖章 (2021), IEEE Sensor Council 技术成就奖(2020), IEEE Canada C. C. Gotlieb 计算机成就奖(2020) 等。邓淼磊,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与产业实践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郑州分部第四届主席。先后在解放军72690部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挂职)、河南工业大学工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50余篇。
请扫描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