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时间:10月23日下午14:00
论坛地点:珠海国际会议中心501C会议室
论坛主席:金洲、陈晓明
金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讲师,硕士生导师。2010 年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学士学位,2012年和2015年分别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早稻田大学研究中心博士后,GCOE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和高性能计算,尤其关注晶体管级超大规模电路仿真验证技术、面向存算一体的高性能计算软硬件协同设计等。已在DAC、IPDPS、GLVLSI等重要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个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产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的ALPS、ALPS-GT等商业仿真软件中,并显著加速紫光展锐、英伟达等工业界实际电路的验证。担任ICPP、CLUSTER等重要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获得日本电气学会九州支部长奖、日本帝人久村财团帝人奖学金、早稻田大学优秀青年博士奖学金、早稻田大学IPS特别奖学金等。
陈晓明,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北京智源研究院青年科学家。2009年和2014年分别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和存算一体体系结构,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1本专著,其中20余篇发表在CCF A类会议或期刊上。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产EDA软件。获得2018年首届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入选2018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2015年度欧洲设计与自动化协会杰出博士论文奖,为迄今中国大陆博士唯一获奖者。
论坛简介:
高性能低功耗的稠密和稀疏矩阵计算是科学与工程计算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基于忆阻器等新兴非易失存储器件的存算⼀体技术非常适用于矩阵-向量乘(GEMV)计算的加速,并已在低精度、较规则的深度神经网络加速、图处理加速等应用上展现了巨大潜力。此外,量子算法相比于经典算法在某些计算问题上也具有显著的速度优势。本论坛将面向关注非易失存储器和量子等新兴器件上的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科研人员,邀请到国内外面向新兴器件的科学与工程计算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做前沿学术报告,从电路、架构、算法协同设计等多方面展开学术研讨,包括存内计算、类脑计算、科学计算硬件加速、量子计算等。
论坛日程:
主持人:陈晓明 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北京智源研究院青年科学家 金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讲师 硕士生导师 | ||
14:00-14:25 | 近数据图学习:芯片与系统 | 王颖 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 |
14:25-14:50 | Emerging Ferroelectronics: From Memory to Computing
| 李学清 清华大学电子系教研系列副教授 |
14:50-15:15 | Reinforcement Learning-Assisted Cache Cleaning to Mitigate Long-Tail Latency in DM-SMR | 申兆岩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
15:15-15:40 | WTM2101: 存算一体芯片 | 王绍迪 知存科技CEO |
15:40-16:05 | 面向智能持续感知的“感算共融”架构和芯片 | 乔飞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研究员 |
16:05-16:30 | In-Memory Computing – an algorithm - architecture co-design approach towards the POS/w era | 蒋力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
16:30-16:55 | 高能效自旋存储器设计 | 蔡浩 东南大学国家ASIC工程中心副教授 |
16:55-17:20 | Quantum algorithms for near-term quantum hardware | 袁骁 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
17:20-17:45 | 求解Toeplitz系统的渐进量子算法 | 李丹丹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
讲者信息:
讲者:王颖
讲者简介:
王颖博士,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CCF集成电路设计专委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物端人工智能系统,高能效芯片设计与存储系统设计。共发表40余篇包含IEEE TCAD,TPDS,TC等在内的SCI论文,以及80余篇包含DAC,ICCAD, ATC等在内的重要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国际会议论文。王颖博士曾于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CCF青年人才提升奖,并获得2017年Intel-CCF青年学者奖,2020年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以及2018年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和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项。曾于2016年获得IEEE Rebooting LPIRC低功耗图像识别赛冠军,以及2018年DAC 系统设计挑战赛一项冠军。他曾获ICCD,GLVLSI,ITC-ASIA最佳论文奖以及ASPDAC最佳论文提名。他还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如IEEE TVLSI, TCAD, TC等期刊审稿人,以及包含GLVLSI,ATS等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讲者:李学清
讲者简介:
李学清,清华大学电子系教研系列副教授,国家特聘人才计划青年项目专家,IEEE高级会员。2007 年和 2013 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电子系学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7年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兴趣主要是数字模拟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特别包括基于新原理器件和计算方法的新兴智能加速电路与系统。已发表百余篇论文,拥有二十余份中美专利。曾获ASP-DAC、HPCA、IEEE TMSCS和研究中心DARPAR LEAST的最佳论文,论文入选IEEE Micro Top Picks,担任多个国际会议TPC成员。
讲者:申兆岩
讲者简介:
申兆岩,山东大学,副教授。2018年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 (导师:邵子立),同年加入山东大学,现任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大数据存储架构,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区块链存储。曾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 (如FAST, ICDE, DAC, DATE, ESWEEK)和期刊 (如TOS, TC, TCAD)上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TC, TCAD, TOS, TPD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讲者:王绍迪
讲者简介:
王绍迪,北京大学学士,UCLA电子工程博士,专业方向为新型存储器和存算一体芯片。发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近30篇,申请国内外专利6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2017年10月创立知存科技,任CEO。专注于存算一体芯片。
讲者:乔飞
讲者简介:
乔飞博士,目前就职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任副研究员。乔飞在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面向智能感知的新型高能效信号处理架构和集成智能感知电路系统领域有近20年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芯片设计技术积累。目前已经在集成电路设计和感知技术应用领域顶级的国际会议和期刊(如ISSCC,DAC,ICCAD,ISLPED,IROS,ICRA等和TCAS-I,TCAS-II,TVLSI,TC,TCAD等);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30 余项;并于2019年获第二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讲者:蒋力
讲者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导。分别于上海交通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学士与博士学位。从事芯片体系架构与设计自动化(EDA)研究。在DAC,ISCA,Micro,TCAD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一篇获 ICCAD 最佳论文提名。据 IEEE 数字图书馆统计,五篇论文在其会议所收录的所有论文中引用数排前 5%。成果得到业界专家高度认可与跟踪引用,包括郑南宁院士,William Dally 院士,Chengming Hu,及数名 ACM/IEEE fellow,部分成果被纳入IEEE P1838标准,与台积电,华为及阿里巴巴合作多项技术并落地。曾获IEEE ATS 2014最佳博士论文奖,IEEE芯片测试技术委员会E. J. McCluskey Doctoral Thesis Award亚洲区第一名。ACM上海新星奖。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IET计算机数字技术,VLSI集成电路期刊的副主编。
讲者:蔡浩
讲者简介:
东南大学国家ASIC工程中心副教授、主任助理,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科电信学院,2011年至2017年间,参加欧盟科技署项目欧盟尤里卡计划(Catrene-Eureka),主持法国科研署(ANR)项目与意法半导体纳米2017专项(课题)等科研计划。目前研究方向为新型存储与器件的混合集成电路设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一项(超抖亚阈摆幅TFET-MCU),主持自然科学科学基金一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担任IEEE电路与系统,纳-超大规模系统分会技术委员,发表电路领域相关论文110余篇,与多家foundry联合,主持28nm、14nm等工艺节点的高能效MRAM芯片设计与迭代流片。
讲者:袁骁
讲者简介:
Dr. Xiao Yuan received his Bachelor in theoretical physics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2012 and got his PhD in physics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in 2016. Then he worked as a postdoc a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in 2017, at Oxford University from 2017 to 2019, and at Stanford University from 2019 to 2020. He is now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Center on Frontiers of Computing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Dr. Xiao Yuan’s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 on three aspects of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including near-term and universal quantum computing, quantum foundation, and quantum cryptography.
讲者:李丹丹
讲者简介:
李丹丹,现为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量子算法。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