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2021中国数字服务大会
  • 登录
  • 注册
  • 欢迎您:hlladmin 退出
报名 团报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首页
  • 会议介绍
  • 会议动态
  • 本期嘉宾
  • 征稿通知
  • 创新大赛
  • 论坛信息
    学术论坛行业服务论坛
  • 会议日程
  • 参会指南
  • 组织机构
  • 欢迎您:hlladmin
  • 退出
  • 登录
我要报名
学术论坛

“服务科学前沿技术”论坛

时间: 2021.10.10

时间:2021年11月12日上午

地点:浙江湖州

主席:天津大学 薛霄


论坛简介:

智能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与其相关联的技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VR)、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并且还在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或产品。人类社会就像一个容器,这些智能技术群落在其中不断进行各种组合与聚变,形成满足复杂应用场景的各种服务。“数据+算力+AI算法=服务”正在形成智能社会的新型基础设施。如何以服务计算为纽带,实现不同研究领域的交叉融合,就成为服务计算领域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我们邀请了来自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等不同行业与机构,长期从事服务计算相关领域的专家,旨在搭建一个面向服务计算未来发展方向的论坛,探讨服务计算技术如何成为不同领域技术深度融合的催化剂和粘合剂,以及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


论坛日程安排:

时间

主题

主讲人

14:00-14:10

开幕式

天津大学 薛霄 教授

14:10-14:30

边缘服务:基本概念和质量保障技术

河海大学  张鹏程 教授

14:30-14:50

“服务”+“过程”实现人类大规模编程梦想

南京理工大学,宋巍教授

14:50-15:10

软服务机器人——大服务世界的导引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涂志莹副教授

15:10-15:30

智能计算在医学诊断服务中的应用

温州大学,陈慧灵副教授

15:30-15:50

服务生态系统建模、行为与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黄科满副教授

15:50-16:10

休息


16:10-17:30

Panel研讨

主持人:薛霄

嘉宾:张鹏程、宋巍、涂志莹、陈慧灵、黄科满


主题报告1:边缘服务:基本概念和质量保障技术

主讲人:张鹏程,河海大学  教授/博导

报告摘要:边缘计算具有位置感知、移动支持、低时延、分散和分布式等特点,是云计算的良好补充和延伸。据此,大量以云计算为中心的服务逐步下沉到边缘端,如何为终端用户提供满足要求的边缘服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环境的复杂性、用户的移动性、用户和服务的频繁交互性等问题都给边缘服务质量保障带来重要技术挑战。近几年来,我们借鉴洞悉历史、把握现状和预测未来的研究思路,从边缘服务质量的监控、预测和优化等三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针对环境的多变性和用户的移动性问题,构建移动性和依赖性感知的边缘服务质量监控机制;针对时效性和隐私性需求,提出面向时效性增强和隐私保护的边缘服务质量预测方法;针对多元服务质量的冲突性问题,实现全景式边缘服务质量优化策略。研究在边缘服务的质量保障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部分突破与创新,为构建可信可靠可用的边缘服务基础设施平台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

个人简介:河海大学信息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软件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服务计算和数据科学。负责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10余项。CCF高级会员、CCF软件工程和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CCF YOCSEF南京2015-2016年度副主席。曾获2011年度东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2年度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2019年江苏省优秀计算机科技工作者、2020年首届CCF服务计算专委会 “青年才俊”奖。参与获得了201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会议IEEE AI Testing 2019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十余个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在TSC、TKDE、TCC、TETC、TBD、ESEC/FSE、AS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


主题报告2:“服务”+“过程”实现人类大规模编程梦想

主讲人:宋巍,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软件工程系主任

报告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繁荣发展和交叉融合,软件服务技术正在重塑“人-机-物”为一体的信息社会。一方面,以XaaS为代表的服务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与计算环境下衍生出量大面广、推陈出新的各类服务,为应用搭建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以软件定义、服务组合过程为代表的软件互操作技术打通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孤岛”。时至今日,我们有理由相信“服务”+“过程”终于可以实现人类大规模编程(programming-in-the-large)的梦想。然而,服务计算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用扎实的工作去迎接服务计算美好的明天。

个人简介: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研究方向包括服务计算、软件工程等。在服务计算领域,主要关注于服务组合和工作流等方面的研究,围绕“过程分析与挖掘”这一主题所涉及的若干关键基础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系列性研究成果:2016 年受邀参加国际计算机顶级论坛 Schloss Dagstuhl并做报告。近五年来,在ASE、ESEC/FSE、ICSE等CCF A 类会议以及TSE、TSC等Trans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5篇。


主题报告3:软服务机器人——大服务世界的导引者

主讲人:涂志莹,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摘要:近年来,服务化已成为软件发展的强大动力。云服务、服务互联网(IoS)、SaaS和XaaS以及边缘服务的发展非常迅速和流行。苹果Siri、微软Contana、亚马逊Echo、百度小都等虚拟个人助理(VPA)作为服务与软件的新组合形式,实际上是软件服务机器人,与IoS相连,积极为人们提供服务。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软服务机器人,即e-SBOT(e-servicebot),作为软边缘/终端服务与云服务相结合的机器人的新形式。E-SBOT作为客户的智能服务助手,在服务世界中引导用户,满足客户需求。E-SBOT包括与用户交互并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前端服务机器人,以及执行有序服务解决方案的云服务平台中的后端服务基地。在E-SBOT的生态系统中,软件组件在基于服务的前端机器人和后端平台中定义、分布和配置。E-SBOT可以通过现有的服务资源动态定义新的软件来服务不同的个人用户。

个人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近五年,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译著各1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MOOC4门,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参与研制的“智能化医养融合服务平台”应用于国内1000余家大中型医院、县市级区域医疗与养老服务机构,在山东省内形成了“淄博模式”“平阴模式”,该成果获得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致力于“全域教育视角下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20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主题报告4:智能计算在医学诊断服务中的应用

主讲人:陈慧灵,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报告摘要:医学诊断服务是医疗健康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智能医学诊断服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长效发展之下获得广泛关注。2017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点指出应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的医学诊断服务。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立足浙南闽北赣东健康医疗建设与改革,围绕区域医疗诊断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与地方三甲医院开展智能医学图像分割、医学数据特征工程和各类疾病诊断分类等多元化医工交叉研究,在智能医学诊断服务的建设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个人简介: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市551人才、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新湖青年学者",《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Scientific Reports》、《IEEE ACCESS》、《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等国际SCI期刊编委。长期致力于智能计算方法研究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市重大科技专项等课题,开发出多套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交付使用。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IEEE Systems Journal、Information Sciences、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1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5篇入选ESI热点论文。当前H指数为54(Google Scholar统计),论文被引数达9500余次。入选由Guide2Research机构认定的中国计算机领域前200强科学家。


主题报告5:服务生态系统建模、行为与治理

主讲人:黄科满,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

报告摘要:服务生态系统作为现代服务业和平台经济的核心之一,如何对其治理机制进行动态建模和组合优化,以支撑和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本报告以典型的服务生态系统为例,从多学科交叉融合角度探讨服务生态系统的动态建模、行为分析以及优化治理。

个人简介:黄科满博士,国际网络安全专家(CISSP,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Professional)认证。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空间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长期聚焦于数字服务生态领域和网络安全领域深耕多年,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从系统建模和仿真、组织行为和战略以及产业政策与治理等角度探讨服务生态系统的优化治理。在服务计算和数字经济相关领域主要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部分研究成果在多个跨国公司应用推广,并成为MIT教学案例和课程必读材料,多项研究成果被选为数字经济管理领域必读文献。担任IEEE ICWS/SCC/ICSOC等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

京ICP备13000930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