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时间:10月23日上午9:00
论坛地点:珠海国际会议中心402会议室
论坛主席:迟学斌
迟学斌,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并行计算与软件、网格计算技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管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
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及网格计算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自“九五”以来,主持及承担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B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平台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及面上项目以及院级知识创新工程等多项科研项目。在此期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三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两项,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两项,1996年获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上百篇;科学出版社专著1部。
论坛简介:
超算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了各国的竞争焦点。超算可以满足科学研究、地质勘探、气象预报、生物制药、基因测序、航空航天、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巨量计算需求。
中国是第一个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制造了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超级计算机应用多领域的交叉,硬件产业的发展,国产超级计算机的生态也成了近些年来的热点问题。
为更好的探讨国产超级计算机在科学计算领域应用的生态,超级计算创新联盟在HPCChina2021大会期间共同举办“国产高性能计算应用生态论坛”论坛。
论坛日程:
主持人:迟学斌,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演讲嘉宾 |
09:00-09:20 | 曙光异构计算生态建设进展与合作建议 | 吉青,高级工程师,中科曙光 |
09:20-09:40 | 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ABACUS的发展及其在高性能材料计算中的应用 | 任新国,特聘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
09:40-10:00 | 格点量子色动力学高性能计算应用对计算模型和算法库的需求 | 徐顺,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休息 | ||
10:30-10:50 | 我国基础物理中科学计算软件现状及发展 | 侯丰尧,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10:50-11:10 | 考虑气动弹性效应的飞行器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初步研究 | 郑冠男,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11:10-11:30 | 面向曙光超算系统的基础数学软件栈介绍 | 何鑫,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讲者信息:
讲者:吉青
讲者简介:
吉青博士,高级工程师,中科曙光高密度计算首席科学家。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十余年来,吉青博士成功参与20个海内外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其中,高性能计算应用类10个,高性能计算机类10个。截至2021年8月,吉青博士已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8。共计被引用500余次。
讲者:任新国
讲者简介:
任新国,中科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1998),硕士毕业于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2001)。2001年赴德国留学,2006年于德国奥格斯堡大学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2年在德国柏林弗里兹-哈珀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回国,在中国科技大学量子信息实验室工作至2019年10月。2019年11月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2016-2020年担任 “先进电子结构方法” 马普伙伴小组组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密度泛函理论,特别是基于无规相近似的先进交换关联泛函方法;格林函数理论,特别是基于GW近似的激发态计算方法;以及大型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的开发。迄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被引用6000余次。近年来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40余次。
讲者:徐顺
讲者简介:
201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2008年11月-2010年5月为亚太理论物理中心(APCTP,韩国浦项科技大学)JRG青年访问学者;2015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后出站。2015年8月起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高性能计算部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
研究兴趣为高性能计算与科学计算应用研究,专注于软件并行计算优化和大规模计算物理应用问题,擅长分子动力学和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的计算模拟和代码优化。依托于我国超级计算机环境,主持或参与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专项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科研信息化项目等多项重要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
作为指导老师参加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PAC)分别荣获铜奖、银奖和铜奖。
讲者:侯丰尧
讲者简介: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东莞研究部高级工程师,博士。
讲者:郑冠男
讲者简介:
200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获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起在力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基于CFD/CSD耦合的气动弹性数值仿真研究。使用自主发展的CFD/CSD耦合气动弹性数值分析程序计算了大量工程实际问题,已完成的不同类型工程型号任务多达十多项。所发展的基于CFD/CSD耦合的颤振数值分析方法和大规模并行计算程序,在国内某军机跨声速颤振风洞实验得到精度验证,该工作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并承担了国产C919飞机的静气弹型架外形修正课题,其准确性已在工程应用中得到检验。该计算程序还应用到大展弦比复材机翼非线性颤振、小展弦比机翼颤振、全机颤振等多个对象颤振分析中。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横向课题,对大量亚、跨、超、高超声速流动进行过数值模拟研究,并得到了工程验证。在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求解技术、计算流体力学与计算结构动力学耦合计算方法、动网格技术、耦合界面数据交换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经成功搭建了基于CFD/CSD耦合的气动弹性时域仿真平台。目前,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6篇。
社会任职:
2020-现在,中国力学学会流固耦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2017-现在,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空气弹性力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16-现在,中国航空学会空气动力学分会飞行载荷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20-现在,中国航空学会航空声学分会,委员。
讲者:何鑫
讲者简介:
200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2012年博士毕业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同年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计划。研究工作包括面向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算法和工业仿真软件研发,面向稀疏矩阵的解法器的高性能计算等。已在数值分析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包括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SIAM journal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PPoPP等)发表论文15篇,从2016年起作为SIAM journal on Scientific Computing期刊的审稿人。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