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六届中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
全国智能无人车大赛
竞赛说明
一、 比赛组别和形式
本赛项以自动驾驶竞速为场景,依托前沿的人工智能强化学习算法,考察参赛选手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技术。参赛选手需要利用云计算资源,在云端建立并训练属于自己的无人车模型,并在设计策略、 评估分析及迭代优化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本质, 培养定位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参赛要求
参赛组别:
G3-G9 年级组(小学、初中)
G10-G12 年级组(高中、中等职业学校)
G12 以上年级组(大学、高等职业院校)
参赛要求:
按照 G3-G9 年级组、G10-G12 年级组、G12 以上年级组三个组别进行个人报名,每位参赛选手最多配备 1 名指导教师。
每个组别单场比赛,需要至少有10位参赛选手报名方可开赛。 若比赛报名选手不足10位,该场次比赛将被取消。
其中,G3-G9 年级组与 G10-G12 年级组为未成年选手,应由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统称为“参赛单位”)负责报名,并由参赛单位指派 1-2 名指导教师。所有参赛选手均需提交真实姓名、有效证件号码、手机号及邮箱地址,未成年参赛选手可使用其合法监护人的手机号及邮箱地址作为联络信息。若参赛选手使用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 报名,可能丧失后续参赛、申领证书及奖项的资格。未成年选手在参赛期间的监护管理由参赛单位指派的指导老师负责,赛事组委会不承担未成年人监护责任。如使用虚假信息或盗用他人信息报名,选手将被取消参赛资格,赛事组委会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竞赛形式
本次比赛为线下赛,比赛当日参赛选手需按组委会要求到达指定比赛地点,登录 CCF CAT全国智能无人车大赛竞赛平台训练智能体模型并提交至线上虚拟赛道。参赛选手通过电脑浏览器登录比赛平台参赛,在云端训练平台完成模型设计及训练。
大赛组委会在合作学校机房设置分赛场,安排选手分批在各机房参赛,并在各机房配置裁判(监考老师),以便老师统一监管参赛选 手电脑使用情况。
二、 竞赛平台及相关说明
1、编程语言和界面
强化学习智能无人车训练过程中需要使用 python 语言撰写奖励函数,允许使用模块化编程和 python代码编程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均可编写强化学习奖励策略并完成模型训练,选手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
模块化编程编写奖励函数示意图
Python代码编写奖励函数示意图
2、任务要求
智能无人车由感知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感知机构实 时采集路况,决策机构判断下一步应采取的行驶策略并传达给执行机构。参赛选手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训练无人车的决策能力,即强化学习模型,让无人车在赛道上实时自主决策,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3、练习与竞赛场景说明
练习场景:本赛项为人工智能算法竞赛,参赛选手可在任何满足本大赛中使用的强化学习模型训练要求的训练平台上训练、评估、优 化模型进行学习备赛。
竞赛场景:参赛选手必须在比赛规定时间内(90-180分钟,根 据赛制难度设定)在竞赛平台中完成模型训练或优化由组委会当天发 布的基础模型。参赛选手训练或优化好模型后在比赛时间内提交到比 赛虚拟赛道(比赛日所需的模型训练计算资源由技术支持单位提供)。 竞赛平台将在云端虚拟赛道中运行选手训练好的模型并根据赛制自 动计算竞速成绩。
三、 竞速任务及规则
1、强化学习自动驾驶模型训练要求
模型要求:需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PPO 或 SAC),配合可调参数完成训练,包括动作空间配置、超参数配置(包括梯度下降、学习率、折现系数、损失函数、熵、迭代等)等人工智能模型优化功能,奖励函数需使用Python 语言撰写。
训练平台要求:需基于 ROS、TensorFlow 框架搭建,系统架构在硬件配置 CPU(16 核或以上)、显卡 GPU (12GB 或以上)、运行内存(32GB 或以上),操作系统 Ubuntu 20.04-22.04。
2、竞赛任务
参赛选手提交的强化学习自动驾驶模型在比赛虚拟赛道中连续行驶 3 圈;
赛道示意图
若赛车完全驶出赛道边界,赛车将被自动重置至出界前最后位置并罚时;
平台自动统计完圈时长并根据赛制计算最终成绩。
3、竞赛流程及规则
竞赛平台将于比赛当日公布比赛赛道及赛制,参赛选手需根据赛道及赛制要求在给定时间和算力资源的条件下训练或优化强化学习模型,并将模型提交至竞赛平台中。同一组别参赛选手采用相同的赛道赛制进行比赛,不同组别采用不同难度的赛道或赛制组合进行比赛。
四、比赛赛道、赛制及排名规则
1、比赛赛道
比赛赛道将由裁判从备选三条赛道中随机抽取一条,于比赛当日 在竞赛平台中公布,以下为备选赛道示例:
2、赛制
G3-G9 年级组、G10-G12 年级组、G12 以上年级组这三个组别将采用不同的计时方式进行比赛。随着组别升高,赛制对模型的要求逐步提高,比赛难度也随之逐渐递进。
3、计分及排名规则
排名规则:竞赛平台将根据参赛选手的最终成绩由短至长进行排名,赛道关闭时参赛选手的排名即为比赛的最终排名;
并列处理:若出现最终总成绩完全一致的情况,则比较竞速任务的总出界次数,次数较少的参赛战队胜出。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12 年级及以下的未成年参赛选手必须以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为单位报名,不接受个人报名。此类选手需由报名的学校或机构指派 1-2 名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组织与沟通工作;
2. 12 年级以上的参赛选手也可选择以学校为单位报名,是否指派指导老师由报名单位自行决定;
3. 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在大赛官网(https://ccf.org.cn/cat)完成报名,并填写完整、真实的个人信息。经组委会工作人员 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比赛;
4. 参赛选手不得跨区域报名省级区域赛;
5. 比赛组委会设立仲裁组,该仲裁组由承办单位专家、资深比赛裁判以及技术支持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对于比赛中出现的争议,仲裁组的结论即为比赛的最终裁定结果。
组委会赛事咨询与报名方式:许老师 13601277500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8680989
专委邮箱:ccf_tcapp@ccf.org.cn
随着赛事活动正式启动,大赛组委会将陆续发布比赛规则的详细说明。请各参赛选手关注大赛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 并以大赛组委会发布的最新通知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