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演讲摘要: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非结构化海量数据产生,计算任务越来越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大量任务从计算密集型向数据/访存密集型转变,同时摩尔定律驱动下的集成电路性能增长趋于停滞。在此背景下,亟需在传统集成电路技术基础上引入进一步的器件创新、架构创新,以满足后摩尔时代指数增长的信息处理和存储需求。然而,在现有计算系统下全部智能、复杂性、适应性都是由软件编程(事实上是编程的生物智能体-人)所赋予的,器件、电路本身均不具备任何复杂性与适应性。与之相比,生物系统展示出了分子、细胞、系统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智能、复杂性与适应性,对于发展新一代智能、高效计算技术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忆阻器具有丰富内禀动力学特性,是构建高效智能芯片与学习系统的理想元器件。通过存算一体、类脑计算等新型计算范式构建具有高效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是未来智能芯片和系统发展的重要技术路径。
讲者简介:杨玉超,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长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类脑智能芯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智源青年科学家,国家杰青获得者。长期从事忆阻器、类脑计算、存算一体芯片等研究,累计发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IEDM等期刊和会议论文120余篇。曾40余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主旨、特邀报告。任《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副主编、《Nano Select》副主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编委、《Chip》编委、《中国科学:信息科学》青年编委、《电子学报》青年编委。获科学探索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Wiley青年研究者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等奖项,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0年与2021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