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演讲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医学影像数据的急剧增长催生了医学领域影像组学的发展。影像组学一般指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US)作为输入影像数据,将医学影像大数据转化为可挖掘的定量化特征,利用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并融合基因、临床等多元信息在临床上进行疾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 鉴于影像组学的临床应用前景,受到了包括国际学术界、著名科技公司的广泛关注,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特别是在皮肤癌鉴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脑胶质瘤癌影像基因关联、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等领域的,显示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大数据的优势。国内学者紧跟影像组学的国际发展潮流,深入研究了影像组学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并开展了相应临床应用,相关结果发表在临床肿瘤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Gut、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 本报告主要围绕新兴的影像组学技术,从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对影像组学的促进作用、影像组学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影像组学的研究内容及影像组学的未来方向进行系统介绍。
讲者简介: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作为第一完成人在2002年和2004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10和2012两次获得国家发明奖,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奖,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2014-2020年连续7年入选Elsevier医学科学高被引学者榜单,2006和2011两次任科技部国家基础研究九七三项目首席。 IEEE TMI(生物医学成像) 、TBE(生物医学工程)、JBHI(生物医学与信息)、EBioMedicine(柳叶刀子刊)等多种国际期刋编委。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IEEE国际电子电器工程学会、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IAMBE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AIMBE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OSA美国光学会、ISMRM国际医用磁共振学会和IAPR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