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演讲摘要:在人工智能不断取得涌现式突破的今天,传统的知识建构体系和知识生产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夯实具有坚实数字素养的人才基础,已然成为急需应答的时代教育命题。 报告以地方院校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纵向协同育人教育改革实践为例,分享基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重构,将编程教育下探至中小学阶段,构建小学—中学—大学全学段贯通式人才培养路径的教育改革实践。在改革中,建成了深度符合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标准的青少年编程教材及配套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在试点地区中小学进行了编程课程教学实践,同时提升了高校端程序设计课程的内涵,初步达成了双向赋能的改革目标。
讲者简介:潘晟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教学名师,计算中心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云南省招生考试院计算机考试专家组组长、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青少年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主讲国家一流课程两门,主持省级一流课程一门,省级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门,校级一流课程一门。主编高校本科教材 4 部、副主编及参编本科教材 20 余部。主编科学专著 1 部,青少年编程丛书(Python 方向)一套。主持和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教改、科研项目20 余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 7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