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演讲摘要:生命科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生命体系是如何实现超低能耗的高效能量转换、信息传输和物质合成?我们通过提出在纳米通道(例如,离子、分子通道)中应该存在一种超低阻抗的物质传输的观点进行解释,其中离子或分子的定向集团运动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传统的扩散运动。离子和分子的定向集团运动被认为是离子/分子超流体。离子超流体概念的提出促进了对生物体系实现超低能耗能量转换和信息传输的理解。电鳗发电时身体的摆动和心脏复苏过程表明能量从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时,机械调制可能导致离子的集团运动,即离子相干共振的宏观量子态。并进一步提出,离子通道的宏观量子态可能是神经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离子通道体系中,离子在离子通道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发射具有特征频率的电磁波,而环境场(如脑电波)能够将各种离子通道调制为相干共振态,即离子通道的宏观量子态。离子超流的研究,将推动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发展量子离子学技术。
讲者简介:江雷,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90年获该校化学系硕士学位,1994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22年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2023年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通过学习自然,建立了超浸润界面材料及超浸润界面化学体系,引领并推动了该领域在全球的发展,成功实现了多项成果的技术转化。迄今发表SCI论文800余篇,总被引181000余次,H因子为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