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CCF青年精英大会
  • 登录
  • 注册
  • 欢迎您:hlladmin 退出
报名 团报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首页
  • 会议报名
  • 会议动态
  • 本期嘉宾
  • 会议日程
    简易日程详细日程
  • 资料下载
  • 参会指南
  • 合作单位
  • 组织机构
  • 酒店预订说明
  • 首页
  • 会议报名
  • 会议动态
  • 本期嘉宾
  • 会议日程
    简易日程详细日程
  • 资料下载
  • 参会指南
  • 合作单位
  • 组织机构
  • 酒店预订说明
  • 欢迎您:hlladmin
  • 退出
  • 登录
我要报名

会议日程

开源协议与知识产权问题探讨开源潮下的知识产权之路?

简介

当今,开源作为一种技术创新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不只是富有远见的企业将“拥抱开源”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途径,也开始有意识地推动开源运动发展。但作为一种开放共享的运作模式,开源客观上对“借助知识产权保护来构筑企业竞争壁垒”的传统理念造成了冲击。于是,如何在尽可能维护开源贡献者利益的同时保护开源创新的可持续性,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表明开源知识产权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回顾开源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开源的繁荣固然需要健全的协作开发流程与社区治理机制,但也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生态。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机融合正是我国推动开源发展需要极力完善的一环。本专题论坛拟邀请国内深耕开源协议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著名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在这个领域的真知灼见,为我国打造可持续的稳健的开源生态提供思路借鉴。

日程

时间:5.13PM  13:30 - 17:30
地点:多功能7厅
  • 时间

  • 演讲嘉宾

  • 演讲题目

  • 回放

  • 13:30 - 14:00

  • 刘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 开源软件和开源社区建设与应用

  • 回放

  • 14:10 - 14:50

  • 王荷舒,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法务与知识产权部首席法务官

  • 开源向左,IP在右

  • 回放

  • 15:00 - 15:30

  • 嘉宾三



主席

包云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RISC-V国际基金会理事。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开源芯片方向前沿研究,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华为-计算所战略项目等课题负责人,主持研制多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型系统,相关技术在华为、阿里、英特尔、微软等国内外企业应用。长期受邀担任ASPLOS、ISCA、MICRO、SC等国际顶级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担任IEEE MICRO专刊特邀客座编辑。入选中国计算机大会、ARM全球研究峰会特邀大会报告,获“CCF-Intel青年学者”奖、阿里巴巴最佳合作项目奖、“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等,曾担任YOCSEF总部副主席(2018-2019)。

共同执行主席

隆云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CCF YOCSEF 总部候任学术委员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CCF YOCSEF 总部候任学术委员。经济学博士,系统科学博士后。聚焦数字经济与数字科技,在数字人才、开源生态科技战略、智库理论方法等研究领域深耕。主持或参与许国志博士后基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研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以及地方政府科技政策研究咨询类项目等二十余项,在中国软科学、中国经济评论、小康与经济日报等国内核心期刊与主流媒体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受邀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采访,出版专著《复杂投资行为与资本市场异象》(第七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省部级奖励),译著《复杂适应系统——社会生活计算模型导论》(2020年再版)《数量金融导论:数学工具箱》《长波周期》(预计2021年出版),决策咨询报告获国务院领导批示。

嘉宾

张平,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开源运动从早期批判知识产权到今天拥抱知识产权经历了知识产权利用的螺旋式升级。开源许可证是开源社区的“基本法”,知识产权政策是开源产品的“竞争力”。开源许可证的复杂演变增加了开源知识产权违约风险、侵权风险和垄断风险。厘清开源贡献者、利用者、社区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至关重要。开源软件并不是处在公有领域的软件,它在理念上反抗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行动上却寻求包括版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商业秘密在内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结合许可协议的演变,开源社区正在演变为一个软件商业帝国。
个人简介:1991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至今,2004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雅虎-方正讲席教授及北京大学互联网法律中心主任,2009年起兼任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2018年起担任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1998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1年日本东京知识产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7-201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9年被聘为深圳鹏城实验室双聘专家,202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
重点研究领域:知识产权法、互联网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著有《知识产权法》、《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共享智慧:开源软件知识产权问题解析》等,主编《网络法律评论》、《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美国337调查:产业利益的博弈》、《WTO/TRIPs知识产权争端成案及对策》,主编译:《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法》((IAN C. BALLON著),合著“人工智能监管及法律规制”《信息化蓝皮书》等。代表作“论知识产权制度的产业政策原则”以及数十篇论文等。
其他社会兼职: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等、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特邀专家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委员等。

嘉宾

周明辉,北京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开源社区的汇聚
演讲摘要:开源软件逐渐成为计算和社会的基石,企业纷纷进入开源,以求通过开源模式发展开发者和用户社区,并形成生态。然而,开源生态如何形成、如何持续,尤其是如何吸引和汇聚开源贡献者,是进入开源的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IT产业和社会的挑战。本报告从介绍国内的开源现状及其挑战的大背景出发,讨论开源社区的参与及汇聚机制,涉及开源许可证的选择、开源社区的形成,以及高校和企业的开源文化养成等问题。
个人介绍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博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软件工程、人机交互和开源数字社会学。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等发表70多篇论文,重点研究群体协作和开源生态机制机理以及数据智能推荐技术。入选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2015年中创软件人才奖;获2018年国家杰青项目。多次担任顶级国际会议ICSE、FSE、ASE的PC和SANER、FSE SHOWCASE等的PC Chair等。主持制定了首个中英双语开源许可证mulanPSL并获得OSI认证。

嘉宾

刘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

演讲题目:开源软件和开源社区建设与应用
内容简介:1,OSI开源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2,主要许可证。3,OIN开源发明网络Open Invention Network。4,“公平、合理与非歧视”(Fair, 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 FRAND)或“合理与非歧视”(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 RAND)的专利许可规则。
个人简介:参加过,负责过我国第一台超级小型计算机、第一代和第二代军用加固小型计算机CPU设计、通用多处理机计算机系统研制、LISP语言机系统、采用RISC体系结构的对称式多机系统、高性能超级小型计算机系统等多台套计算机系统设计
主持过VAX/VMS兼容的CPU及其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发,其中包括32位微处理器集成电路,开发出我国第一代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系统。
参与了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区电)、金卡金桥金关、计算机国际联网、国家数字图书馆等项目顶层设计。
是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国家软件专项、国务院电子政务总体专家组的成员,从1998年起,长期从事基于开源软件的信息化推动工作。

嘉宾

王荷舒,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法务与知识产权部,首席法务官

演讲题目:开源向左,IP在右
内容简介:开源常常被认为是以“反”知识产权的姿态进入历史舞台,而以法律人角度观察,开源在本质和商业上的成功却恰恰是借助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而实现。基于知识产权的基本理念、立法条文、司法案例,形成对丰富开源实践的认知、思考和创新路径。
个人简介:从事知识产权行业十余年,处理过大量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等多种类型的诉讼及非诉案件,熟悉不同知识产权的确权及维权、跨国技术转让与许可、反垄断、国际仲裁、司法协助、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业务。曾代理我国关于GPL开源协议问题的诉讼第一案,对开源协议进行深入研究。

特邀嘉宾

李小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个人简介: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她拥有律师和专利代理人双重职业资格,是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走进高校特邀讲者、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人民陪审员、北京市知识产权专家团专家、北京市中关村知识产权诉前调解委员会专家等。她在知识产权管理、专利价值分析、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多次承担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科学院相关课题,是《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主要起草人之一,是《高价值专利筛选》一书的副主编。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知识产权报》、《科技促进发展》、《高科技与产业化》等刊物发表10余篇文章。获“中央国家机关最受欢迎的法治人物提名奖”、 “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管理先进工作者”、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中科院北京分院“院地合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特邀嘉宾

李玲娟,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导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中科院法律咨询平台专家。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十三五”规划招标、国家知识产权局“十三五”规划招标、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北京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国家发改委“十四五”规划预研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标志备案保护办法制订》、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等二十余项研究课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推进计划》、《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纲要十年评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第三方评估工作等、国家自然基金委《新时代科学基金运行和管理研究》、《基础研究的法律制度研究》等项目。长期从事科技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及管理制度研究。

特邀嘉宾

崔锦国,华为公司战略部开源生态总监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云、AI及5G领域软件产业发展及开源治理战略规划,主导开源IT基础设施及工具链等领域相关研究及投资并购。担任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开源特设组联执主席。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

京ICP备13000930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2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