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菁英论坛
女性菁英论坛:
主讲嘉宾:张姗姗,雷柏英,阚美娜,曾丹,刘琼
时间:2021年9月25日13:30-15:30
地点:3楼尊汇厅
报告嘉宾1:
张姗姗
报告题目:基于视觉的人体感知
报告摘要:人,是日常视频数据中最重要的主体,基于视觉的人体感知技术用于获取视频中人体的位置、身份等多种属性信息,在自动驾驶、视频监控、智能机器人等诸多领域中,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行人检测、行人搜索以及人体语义解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场景(如遮挡、恶劣天气、低光照等),同时减少对带标签数据的依赖,实现精准高效的人体感知。
个人简介:张姗姗,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社会安全图像与视频理解”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特别关注视频中人体感知。曾于2015年2月在德国波恩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大德语区(德瑞奥三国)计算机学会最佳博士论文提名;博士毕业后曾在德国马普计算机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8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双创博士”、微软“铸星学者”计划等。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T-PAMI、IJCV、T-IP、CVPR、ICCV、ECCV等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谷歌学术引用2300余次。目前担任模式识别权威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副秘书长、VALSE资深领域主席。
报告嘉宾2:
雷柏英
报告题目:智能医学图像处理
报告摘要:智能医学图像处理是智能医疗的重要分支,也是医疗机构、科研、产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医学图像具有“样本量小”、“特征维度高”、“特征表达性差”等局限性,增加了智能医学图像处理在临床应用的难度。本报告以医学图像为切入点,基于人工智能方法,重点介绍智能筛查、智能检测和智能诊断三个方向的研究工作。1)针对超声工作流程难以标准化、标准切面提取困难、不利于疾病筛查等问题,提出将传统特征和深度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超声图像质量评估、分割和识别的模型,提高超声筛查效率及检测效果。2)针对临床上疾病检测耗时、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高精度智能检测模型,实现对宫颈癌、黑色素瘤、眼科疾病等的临床辅助检测。3)针对大多数脑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模糊、主观性强、患者特异性高、个体差异性大、数据维度高等难题,结合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时空约束和纵向分析等挖掘大脑的生物标记物,实现脑疾病智能诊断。
个人简介:雷柏英,深圳大学研究员、(留学)博士导师、深圳大学“荔园优青”、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深圳市高层次后备级人才,深圳市孔雀团队核心成员等。2012年获新加坡南洋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信息通信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匹茨堡大学、法国计算和自动化研究所进行研究和访问。一直从事医学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在MedIA、TMI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等发表SCI论文92篇(16篇IEEE汇刊、26篇中科院1区、1篇ESI高被引),共发表了200余篇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谷歌学术总引用3261次,单篇文章最高引用220次,H指数28。已申请30余项发明专利,其中15项已获授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等项目共17项。现任IEEE TMI Associate Editor,Medical Image Analysis (中国4人), Neural Computing & Application 等5种SCI期刊编委。现为IEEE 高级会员,IEEE Bio Imaging Signal Processing (BISP) Technical Committee (TC) 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1人),医学图像顶级学术会议MICCAI 2021领域主席,生物医学工程青工委委员。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报告嘉宾3:
阚美娜
报告题目:人脸属性编辑与生成
报告摘要:人脸属性编辑指的是编辑人脸图像,使其满足指定属性,被广泛应用在短视频人脸特效、自动人脸PS、人脸数据增广等应用中。此外,人脸属性编辑与生成的研究可进一步加深对于人脸的深度理解。本次报告主要介绍报告人在人脸面部属性编辑与可控人脸生成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语义级人脸属性编辑、实例级人脸属性迁移、可控人脸图像生成等内容。
个人简介:阚美娜,中科院计算所 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主要关注人脸编辑与识别、迁移学习、弱监督小样本学习等问题。担任TPAMI、IJCV、TIP、TMM、CVPR、ICCV、ECCV等期刊会议的审稿人,并在ACCV、ICPR等会议上多次组织论坛。获得2015年IEEE FG视频人脸识别竞赛冠军、2015年IEEE ICCV年龄估计竞赛亚军、2017年IEEE CVPR人脸面部关键点定位亚军等。此外,获得2014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8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奖青年奖、入选2019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
报告嘉宾4:
曾丹
个人简介:曾丹,博士,教授,IEEE高级会员,上海大学电子通信工程系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TO CLUB(上海)副主席,IEEE 多媒体系统及应用技术委员会(MSA)委员、IEEE 多媒体信号处理技术委员会(MMSP)委员。
主要从事多媒体内容分析、三维信息获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部委项目3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相关科研成果应用于航天机械臂视觉系统、空基弱小目标/信号智能感知。目前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 Multimedia》编委、《上海大学学报》编委、IEEE 23nd MMSP 2021 学术委员会共主席,作为学术委员会共主席(拟)筹备主办IEEE 24nd MMSP 2022。
报告嘉宾5:
刘琼
个人简介:刘琼,博士,IEEE高级会员,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副教授。中国图形图象学会女工委委员,中国图形图象学会图像视频通信专委会秘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多媒体信号处理、三维视频感知与理解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课题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等多个项目。在本领域国内外重要的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5项,提交中国音视频编码标准AVS提案多项,国际MPEG提案多项,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主要技术发明点曽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获得IET全球创新奖。2012年获得武汉市“晨光青年科学家计划”资助。目前是T-CSVT、T-IP、T-MM、AO、OE、INS等多国际期刊的论文评审专家,担任国际期刊IET Image Processing 副主编、曾担任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的Guest Editor (Man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