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名称 | CCF 2024中国数字服务大会(CCF ChinaService 2024)论坛 —工业数智化应用分论坛 |
论坛主席及单位 | 刘晶(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副主任 河北工业大学) 鲍淑娣(宁波分部主席) |
论坛嘉宾简介 | 嘉宾1:吴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个人简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教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通信学会会士。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在欧美亚太市场规模应用。有授权发明专利100+,对应国内、国际标准IETF、ITU-T、ETSI基本专利20+。代表性成果:GoTa数字集群系统,开创共网宽带集群技术体制,发布15项国家标准及国际电联ITU-R国际标准;VoLTE高清语音系统(4G/5G),多项专利技术被3GPP R9采纳,团队荣获国家专利金奖。 嘉宾2:张卫东,上海交通大学 个人简介:张卫东,浙江大学学士, 硕士和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国洪堡学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爱思维尔高被引学者,现任上海高校船舶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海洋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智能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理论,及其在海上无人系统中的应用。出版1本英文专著;发表SCI论文20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2项。 嘉宾3:肖亮,南京理工大学(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执委) 个人简介: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紫金卓越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6项。CCF 理事,杰出会员。 嘉宾4:蔡鸿明,上海交通大学(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常委) 个人简介:蔡鸿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德国克虏伯基金会“中国优秀青年学者奖学金”基金,2012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任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2019年起任软件学院书记。主要学术兼职包括:ACM/IEEE Senior member,中国图学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机图学专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计算机应用专委会执委;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编辑。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科技奖励5项,近期发表论著2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篇,发明专利30余项。
嘉宾5:王涛,中科微视智能技术(苏州)研究院(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常委) 个人简介:王涛,中科微视智能技术(苏州)研究院院长,星科智汇董事长,苏州市计算机学会秘书长,CCF杰出会员,CCF应用专委会常委,CCF苏州监委,CCF YOCSEF2016-2017苏州主席,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产业工委副主任,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苏州市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长三角数智化人才及产业发展基地主任,姑苏领军人才,滨湖领军人才;在人工智能,智能计算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已取得多项软件著作权,承担多项重大研发项目,并成功将多项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落地。已申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 |
论坛报告 | 嘉宾1:吴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工业互联网可靠性模型构建与决策优化 报告摘要:我国正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作出了重要部署。随着5G在工业生产中由“局部单点”向“生产全局”、由“外围应用”向“生产核心”的创新发展,亟需突破多样化网络软硬件功能组合、时延保障策略条件下的核心瓶颈:时延可靠性模型构建、核心机理与优化机制。探讨典型工业互联网的时延可靠性模型构建与核心机理,介绍多域融合的时延可靠性多目标优化机制。聚焦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亟需从组网方案、网元备份机制、软硬件单元等不同层级,围绕多样化网络软硬件功能组合、时延保障策略,从调度算法、时延优化、传输链路优化等多个维度,最大化组件服务的时延可靠性关键度总和。 嘉宾2:张卫东,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未来航运系统船舶自主控制面临的挑战 报告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航运行业的不断演变,船舶自主控制技术正成为未来航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将探讨未来航运系统中船舶自主控制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安全和法规等多个方面。报告将首先介绍船舶自主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在实现船舶自主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如通信组网、智能感知、动态决策和自主控制等等方面的挑战,以及船舶自主控制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防止碰撞、应对恶劣天气和应急情况处理等方面的挑战。其次,报告将探讨船舶自主控制技术面临的法规和规范方面的挑战,以及如何与现有的国际海事法规相适应。然后,报告分析了国内外在无人船技术上的差距,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应用前景。最后,报告简单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海南大学IPAC海上无人系统团队近年来围绕无人船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工作。 嘉宾3:肖亮,南京理工大学(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执委) 报告:生物学启示的基础继承与垂直派生:多模态遥感与若干应用 报告摘要:地球上的碳基生命诞生起,对空间的精准感知与信息交互一直是永恒的主题,感知声、光、电、磁等多物理场信息,以达到多模态信息的获取和空间的认知;而智慧生物的进化往往遵循一种家族基因传承和进化派生的演化路线,这些给我们的AI模型设计有什么样的生物学启示?本报告以时-空-谱多物理场的遥测遥感为例,介绍当前多模态卫星遥感到低空遥感、近距离视觉检测等现状,并剖析和思考从基础模型继承到垂直类应用的进化派生模型的可能技术路径。 嘉宾4:蔡鸿明,上海交通大学(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常委) 报告:工业智能应用服务的架构方法及实践 报告摘要:工业智能应用服务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上实现产品设计、制造、运维的创新技术。目前,智能互联时代下,企业在外部的驱动目标,自身的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如何针对企业目标的产品特色化,企业内部的生产柔性化,企业间的组织协同化,以及企业基于网络的服务主动化,实现工业智能应用服务,支持工业企业的数字化到智能化转型,是我国智能制造当前重要的任务。本报告从算法、模型、架构以及集成等维度出发,就云边端架构下的工业应用软件构造、工业应用数据分析、工业智能算法等架构技术及实践进行分享与交流,重点从智能互联时代下工业智能应用服务的计算架构角度给出解决路径与实践探索。 嘉宾5:王涛,中科微视智能技术(苏州)研究院(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常委) 报告:基于AI底座的低碳节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报告摘要: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又称为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成为工业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评估手段。在工业企业寻求提升数智化能力实现降本增效的实际场景中,节能降碳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包括对产线设备,辅助设备,计算设备,产品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管理。本报告以基于人工智能(AI)的企业节能降碳创新与实践为主题,探讨了AI技术在工业数智化现阶段在能源效率和降低碳排放方面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企业面临的能源和环境挑战,随后详细介绍了AI技术在能源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智能监控和预测维护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数据分析,展示了AI技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能源消耗的精准预测和有效降低。最后,报告总结了AI技术在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中的潜力,发挥科企协同创新的优势,将AI技术实际运用到企业的实际场景中,快速实现成果化落地,形成以AI技术为重要引擎的高效新质生产力。 |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