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2024中国数字服务大会
  • 登录
  • 注册
  • 欢迎您:hlladmin 退出
报名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首页
  • 会议简介
  • 组织机构
  • 特邀讲者
    特邀报告讲者大会论坛讲者技术论坛讲者往届演讲者
  • 征稿通知
    征稿通知论文宣讲安排
  • 会议日程
  • 会议注册
  • 会议论坛
    工业数智化应用分论坛服务生态系统构建与治理数字服务生态与服务效能服务器无感知的新型云服务系统算力服务论坛优秀青年学者论坛优秀博士生论坛网络数字孪生架构、技术与服务人智协同赋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服务计算女科学家论坛跨域服务安全协同与数据隐私工业AI赋能的大规模定制化制造系统服务计算顶会顶刊工业互联网智能化”企业大脑“及”产业大脑“智能安全软件服务图数据分析在各行业生态的应用数字金融服务医学人工智能服务开源软件论坛装备制造后市场服务新模式论坛数字化养老与健康服务
  • 创新大赛
  • 酒店预订
  • 合作单位
  • 企业赞助
  • 资料下载
  • 首页
  • 会议简介
  • 组织机构
  • 特邀讲者
    特邀报告讲者大会论坛讲者技术论坛讲者往届演讲者
  • 征稿通知
    征稿通知论文宣讲安排
  • 会议日程
  • 会议注册
  • 会议论坛
    工业数智化应用分论坛服务生态系统构建与治理数字服务生态与服务效能服务器无感知的新型云服务系统算力服务论坛优秀青年学者论坛优秀博士生论坛网络数字孪生架构、技术与服务人智协同赋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服务计算女科学家论坛跨域服务安全协同与数据隐私工业AI赋能的大规模定制化制造系统服务计算顶会顶刊工业互联网智能化”企业大脑“及”产业大脑“智能安全软件服务图数据分析在各行业生态的应用数字金融服务医学人工智能服务开源软件论坛装备制造后市场服务新模式论坛数字化养老与健康服务
  • 创新大赛
  • 酒店预订
  • 合作单位
  • 企业赞助
  • 资料下载
  • 欢迎您:hlladmin
  • 退出
  • 登录
我要报名

论坛名称

医学人工智能服务

论坛主席及单位

陈勋,教授/长江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李学俊,教授,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王华彬,副教授,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省医疗成像先进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 

论坛嘉宾简介

嘉宾1:

陈勋,教授/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脑机接口和多模态图像分析,在IEEE SPM/TNSRE/TBM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谷歌学术引用一万余次,曾获IEEE/Elsevier/IOP期刊论文奖、华瑙学者奖、达摩院青橙奖及国家优青,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脑机融合专委会副主委,担任IEEE TIM/SPL/OJSP等国际期刊编委。

 

 

嘉宾2:

梁佩鹏,教授/心理学院副院长,首都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科研副院长,学习与认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系、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访问学者。主动从事心理学、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推理的脑机制、面向主动健康的心理评测及干预调控等。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三十多项科研课题。在 Advanced Science、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中国科学、心理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 100 多篇,出版著作 2 部,获得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 10 余项,获得科研奖励 3 项。 担任 IEEE 计算智能学会脑信息学任务组(IEEE TF-BI)主任委员、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人工智能应用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等;担任 SCI 检索期刊《Current Neuropharmacology》领域编辑(Q1)、《Behavioral   Sciences》编委、《Brain Informatics》亚太区主编;科技部科技创新 2030 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澳门科技发展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嘉宾3:王书强 研究员/生物医学信息中心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个人简介

王书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生物医学信息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医学人工智能、脑影像-脑网络计算等领域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深圳市重点项目等20余项;已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包括美国发明专利5项;在IEEE   TPAMI/TMI/TIP/TNNLS/TSMC/TSP/TII/TNSRE/TASE/TAI, Medical Image Analysis等国际期刊和ICLR, IJCAI, AAAI, MICCAI 等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50余篇,   ESI高被引论文6篇,H-index为40 ;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Brain   Informatics等国际期刊副主编,多次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嘉宾4:于泽宽,复旦大学工研院副研究员/上海脑重大疾病智能影像工程中心副主任。

个人简介

20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20年1月加入复旦大学工研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省部级重大项目领军人才,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后,2022年出站留校,获得上海市揽储人才计划。兼任上海脑重大疾病智能影像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职业健康协会委员等职务。主要从事多模态医学影像智能分析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担任TMI、TIP、TNNLS、IJCV、ESWA、IEEE JBHI等期刊审稿人。作为主要发明人已授权发明专利26项,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PCT专利2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6项,其中多项成果已完成成果转化。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复旦大学原创项目,宁夏自治区重点研发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多项课题,中煤能源集团重点攻关等多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指导研究生获批复旦大学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复旦23年唯一),上海市创业实践项目,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嘉宾5:王潇,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区域总经理

个人简介:负责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人工智能业务的规划和合作拓展工作,牵头规划的智医助理全科辅助诊疗产品已在全国500多个区县落地,深度参与浙江省医学人工智能平台,安徽省级人工智能平台规划与设计,应用成效显著,有丰富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互联网医疗的工作经验。

 


论坛报告

 

报告1:神经信号处理与分析(陈勋)

报告摘要:神经信号蕴含丰富人体健康信息,其处理与分析在主动预防、智能诊断、精准治疗、科学康复等健康保障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神经信号具有量级微弱、随机性强、模态多样等特性,从而造成了混叠严重、重复性差、多源异质等挑战。报告将从多重集和多模态两个角度,介绍基于联合盲源分离和深度特征表示的神经生理信号分解、关联、融合方法及其相关应用,探讨如何有效分离复杂干扰信息、解析潜在共性信息、挖掘异质互补信息,以达到克服干扰、求同存异、融合互补的效果。

 

报告2:面向主动健康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心理生理综合评估及诊断(梁佩鹏)

报告摘要: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防治已成为我国人口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由于仍无有效治疗手段,因此实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关键。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及合作者历时十余年研发了系列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心理生理综合评估及诊断技术,研发了面向主动健康的老年认知情绪评测系统,支持居家、自主、在线心理评测;在构建中国人标准脑图谱的基础上,建立了面向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多模态影像指标体系,实现对老年认知障碍的定量化、客观评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面向临床医生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获得了较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系列研究成果有助于AD的早诊早治,节省医疗开支,提高生存质量。

 

报告3:基于生成式AI的脑影像-脑网络计算(王书强)

报告摘要:脑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非侵入性地解析脑结构和脑功能提供了极大便利,脑网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脑影像-脑网络计算是脑认知机制解析和脑疾病预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VAE,GAN,Diffusion等为代表的生成式AI算法模型在脑影像-脑网络计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报告首先分享基于GAN,VAE等生成式AI算法的脑影像跨模态重建和3D脑重建工作;并进一步探讨脑影像-脑网络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现有脑网络构建工具的优缺点;最后,针对多模态脑影像融合过程中存在异质-异构的挑战,提出基于脑结构-功能融合表征学习的多模态脑网络计算方法,并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分析比较了各个阶段异常脑连接变化。实验结果揭示相关模型有望为早期AD预测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报告4:面向粉尘环境的脑功能异常眼底智能预警技术研究(于泽宽)

报告摘要:环境健康现在是在双碳战略下迫切关心的社会问题。PM10, 常出现于粉尘作业环境中,被吸入后会通过呼吸道、嗅觉神经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大脑,从而引发多种脑疾病。现有研究已表明粉尘浓度与神经毒性,认知功能下降,脑小血管疾病(CSVD)和阿尔茨海默病(AD)高发有较大相关性,但其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无研究,且不清楚。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利用眼底图像和AI技术,构建脑功能连接异常早期预警方法流程,具体包括(1)研究粉尘环境下,接触者眼底图像特征的变化与脑功能网络连接变化的数学演化规律,通过AV45-PET表征粉尘侵染脑老化过程的四个阶段及影像学特征;(2)通过自适应性搜索的特征提取方法,构建粉尘环境下诱导的脑功能网络改变鲁棒的眼底特征向量,主要表征眼底渗出物及Aβ渗出物的含量;(3)利用眼底图像和AI技术,构建智能眼底图像的脑功能连接预警模型和脑小血管CSVD患病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联邦学习与数学差分隐私保护方法进行应用部署。为粉尘作业者提供一种方便、快捷、准确、定量的评估及监测CSVD患病风险的方法。

 

 

报告5: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进展及医疗领域应用(王潇)

报告摘要:当前,OpenAI、Google等公司发布了GPT-4、Gemini 1.5 Pro等大模型,展现出强大的认知和推理能力。国内亦呈现百模大战态势,多个头部企业发布了200多个大模型,推动AI技术普及与应用。报告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认知大模型在文本生成、逻辑推理以及多语种语音合成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结合“讯飞星火一体机-国产化医疗能力开放平台”,从服务医生、服务患者、服务科研、服务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医疗大模型赋能医疗场景应用方案。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

京ICP备13000930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2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