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名称:第二届高性能计算机的编程模型和优化论坛
论坛时间:12月15日下午 14:00-17:00
论坛地点:山东国际会展中心M层会议室9
论坛主席:
翟季冬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长聘副教授
个人简介:
翟季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所副所长,ACM中国高性能计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智源青年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计算、性能评测和编译优化等。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关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SC、ICS、PPOPP、ASPLOS、MICRO、OSDI、ATC、IEEE TC、IEEE TPDS等。研究成果获ACM ICS 2021最佳学生论文奖、SC 2014 Best Paper Finalist、ICDCS 2020 Best Paper Honorable Mention奖。担任NPC 2018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 Cluster 2021领域主席、SC 2022领域副主席,SC、ICS、PPOPP、PACT等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目前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loud Computing》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担任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教练,指导的团队十二次获得世界冠军。在2015年和2018年包揽了SC、ISC、ASC三大国际超算竞赛的总冠军,实现“大满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IEEE TPDS杰出编委奖 (Editorial Excellence Award)、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
方建滨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助理研究员
个人简介:
方建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研究员。2014年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从事并行编程模型与编译器实现、并行程序性能分析与优化、智能编译技术等方面研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天河/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编译系统研制工作,实现OpenCL等并行编程标准到天河超算系统的应用落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防预研基金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在SC、PACT、IPDPS、ICPP、TPDS、FGCS、PARCO等国际会议与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总引用次数1500+,入选ICPE 2014最佳会议论文;担任ACM CSUR、FGCS、CCPE、PARCO、JCST、Cluster 2021、ICS 2018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担任Journal of Computer Languages专刊客座编辑,获《计算机科学》期刊年度优秀审稿专家;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论坛简介:
随着摩尔定律的逐渐放缓,大规模异构高性能计算机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流。庞大的系统规模以及复杂的系统结构导致在大规模异构高性能计算机上编写高效率的并行程序变得日益复杂。本论坛主要围绕在当前以及下一代高性能计算机上,如何开展易用的并行编程模型、程序性能分析和优化及高效的运行时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希望通过论坛的研讨,能够深入剖析下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的编程痛点,思考可能的编程模型,降低用户编写并行程序的复杂度。
论坛日程:
主持人:翟季冬 清华大学,方建滨 国防科技大学 | ||
14:00-14:05 | 开场白 | |
14:05-14:30 | 面向国产异构高性能计算机的统一编程模型 | 翟季冬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长聘副教授 |
14:30-14:55 | CFD软件跨平台并行编程的实践与思考 | 车永刚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研究员 |
14:55-15:20 | 面向GPU的Stencil计算性能优化技术探索 | 杨海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 |
15:20-15:45 | 新一代神威超算OpenACC编译系统 | 张立博 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师 |
15:45-16:10 | 申威OpenCL编译器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 刘颖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
16:10-16:35 | 大规模并行多层次不连续非线性可扩展理论研究及应用 | 李琨 微软亚洲研究院 研究员 |
讲者信息:
翟季冬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长聘副教授
个人简介:
翟季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所副所长,ACM中国高性能计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智源青年科学家。2015-2016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任访问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计算、性能评测和编译优化等。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关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SC、ICS、PPOPP、ASPLOS、MICRO、OSDI、ATC、IEEE TC、IEEE TPDS等。研究成果获ACM ICS 2021最佳学生论文奖、SC 2014 Best Paper Finalist、ICDCS 2020 Best Paper Honorable Mention奖。担任NPC 2018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 Cluster 2021领域主席、SC 2022领域副主席,SC、ICS、PPOPP、PACT等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目前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loud Computing》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担任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教练,指导的团队十二次获得世界冠军。在2015年和2018年包揽了SC、ISC、ASC三大国际超算竞赛的总冠军,实现“大满贯”。其中,SC15冠军是大陆高校在该项赛事中首次获奖。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IEEE TPDS杰出编委奖 (Editorial Excellence Award)、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
讲者信息:
车永刚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研究员
个人简介:
车永刚,现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量子信息研究所兼高性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计算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技术。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等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10余项,参与银河/天河项目研制,与应用领域科研人员合作在国产超级计算机上完成了多套CFD软件的大规模并行与实际工程计算。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以其他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曾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讲者信息:
杨海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副教授
个人简介:
杨海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CCF高级会员、CCF体系结构专委委员、CCF传播工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性能分析与优化、分布式与并行计算、编译优化技术。目前已在SC、ISCA、ASPLOS、ICS、ICPP、CLUSTER、TPDS、TOCS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担任CLUSTER21体系结构领域共同主席,TPDS、TC、JPDC、FCS等期刊审稿人。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超算队教练,指导学生团队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赛事奖项。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讲者信息:
张立博 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师
个人简介:
张立博,1986年出生,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主持神威系列OpenACC编译器的研发工作,参与多项中央批准立项的国家重大专项课题,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国内首次完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OpenACC编译系统,实现了我国众核加速编译系统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讲者信息:
刘颖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
刘颖,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从事编译技术相关技术研究十余年。曾作为技术骨干,参与面向国产龙芯处理器的编译优化技术研究,所开发的龙芯高性能编译器loongcc,性能超过同时代gcc编译器30%以上。近年来,她在异构加速器编译系统方面开展研究,开发了支持国产异构加速器的OpenCL编译系统swcl,其性能超过GPU商用编译器30%。
讲者信息:
李琨 微软亚洲研究院 研究员
个人简介:
李琨,微软亚洲研究院异构计算组研究员。2022年于中科院计算所取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大规模并行计算,高性能深度学习系统,HPC+AI异构计算优化等。学术上发表SC/TPDS/IPDPS/ICPP等在内的国际会议和期刊十余篇,高效支撑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中科院“院长奖”、计算所“所长特别奖”、微软“明日之星”等奖项。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