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多媒体大会
  • 登录
  • 注册
  • 欢迎您:hlladmin 退出
报名 团报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首页
  • 会议动态
  • 组委会
  • 会议日程
    日程总览详细日程
  • 讲习班
  • 技术论坛
    多媒体女性菁英论坛技术论坛: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技术论坛:大模型时代的多媒体内容理解与生成高峰论坛: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从机器学习到学习机器技术论坛:人才发展论坛技术论坛:中科院计算所刊群论坛——三维媒体分析技术论坛:跨媒体智能分析与推理技术论坛:开放环境下的多媒体计算技术论坛:多模态媒体信息智能传播与分析技术论坛:三维点云数据分析、压缩与处理技术论坛:标注受限场景下的多视角和多模态学习技术论坛:AI4Food:食品和健康计算青年论坛(快手冠名):智能视频压缩技术论坛:媒体计算与可信传播技术论坛:大模型背景下的语音信号理解理论与技术
  • 参会指南
  • 大会征文
  • 注册与投稿
  • 资料下载
  • 诚征赞助
  • 会议照片
  • 线上直播
  • 首页
  • 会议动态
  • 组委会
  • 会议日程
    日程总览详细日程
  • 讲习班
  • 技术论坛
    多媒体女性菁英论坛技术论坛: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技术论坛:大模型时代的多媒体内容理解与生成高峰论坛: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从机器学习到学习机器技术论坛:人才发展论坛技术论坛:中科院计算所刊群论坛——三维媒体分析技术论坛:跨媒体智能分析与推理技术论坛:开放环境下的多媒体计算技术论坛:多模态媒体信息智能传播与分析技术论坛:三维点云数据分析、压缩与处理技术论坛:标注受限场景下的多视角和多模态学习技术论坛:AI4Food:食品和健康计算青年论坛(快手冠名):智能视频压缩技术论坛:媒体计算与可信传播技术论坛:大模型背景下的语音信号理解理论与技术
  • 参会指南
  • 大会征文
  • 注册与投稿
  • 资料下载
  • 诚征赞助
  • 会议照片
  • 线上直播
  • 欢迎您:hlladmin
  • 退出
  • 登录
我要报名

ChinaMM2023专题论坛: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3.06.29

ChinaMM 2023 专题论坛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研讨会

  

 一、          论坛介绍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智能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正在颠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创作、感知、互动与理解,AI Art日渐成为备受关注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同时也代表了全球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艺术一般被认为是情感的载体,那么AI创作的艺术作品能否引起人类受众的情感共鸣?人类的常识、审美价值如何与AI创作结合?人类会如何评价AI艺术的美学价值、AI又会怎样评价人类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人类创作的艺术经典源自艺术家的人生阅历与灵感涌现,AI创作的创新性如何保证?在AI创作中,艺术家与机器如何分工和沟通?如何解决AI艺术作品的版权归属与保护问题?……诸多话题需要学术届、产业届专家与大众一起思辨和研讨。本次论坛的组织者为IEEE AIART国际论坛核心组织团队,邀请的报告嘉宾为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和AI Art领域的一线青年学者。另外,我们还打算在现场举办AI Art艺术展览,欢迎大家跟论坛组织者高峰、王泽宇联系报名。



 

二、          论坛议程


时长:4小时

形式:研讨会


 

三、          组织者信息



牟伦田,北京工业大学



个人简介: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多媒体计算、情感计算、类脑计算、自主健康。担任AVS系统组联合组长。荣获“AVS十五周年个人突出贡献奖”、“IEEE标准制定突出贡献奖”。担任CCF多媒体专委会执行委员;CSIG多媒体专委委员、类脑视觉专委委员;CAAI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委员;IEEE高级会员;ACM会员。作为创始主席,成功组织了四届IEEE AIART国际研讨会。



   高峰,北京大学



个人简介:2007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2018年获得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博士后出站。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创意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与艺术交叉学科,探索人类未来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元宇宙、教育、艺术、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多篇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多媒体会议ACM Multimedia、IEEE汇刊、国内核心期刊《计算机学报》等,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雅昌集团等单位。


   李子晋,中央音乐学院



个人简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教授,音乐声学博士,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高级访问教授,麦吉尔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加拿大音乐传媒及科技跨学科研究中心CIRMMT研究员,2022北京冬奥花滑表演秀冰面投影项目音乐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艺术分会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乐器协会未来音乐科技专委会副会长。


    范凌 特赞Tezign,同济大学



个人简介:特赞科技CEO,同济大学设计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哈佛大学博士和普林斯顿大学硕士,曾经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2015年创立设计人工智独角兽特赞(Tezign),服务了200多个中大型企业和10万个创作者,获得由淡马锡、红杉、赫斯特、线性资本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范凌博士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YGL),美国Aspen学会中国会员,未来论坛青年理事。


王泽宇,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个人简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委任助理教授,创意智能协同实验室负责人。于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于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获得学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人工智能、数字文化遗产等方向的研究。已在ACM TOG、CHI、JOCCH等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20篇学术论文,并获得Adobe研究奖学金、最佳论文奖等荣誉。


四、          讲者信息


1. 报告题目:人机协同艺术创作


    郭毅可,香港科技大学



讲者简介: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计算机学会院士。曾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的创始主任。郭毅可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学位,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教授、帝国理工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获得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主要从事分布式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大规模数据管理。


2.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的舞蹈创作与情感融入


   姚鸿勋,哈尔滨工业大学



讲者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特殊津贴专家,AI全球2000位最具影响力学者,中国人工智能100名最具影响力学者(2019、2020),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智能、多媒体数据分析与理解、情感计算等。任CSIG常务理事,CSIG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主任,CCF多媒体专委会执行委员。曾担任国际互联网多媒体计算与服务会议ACM ICIMCS2010大会主席,国际情感计算会议ACII2005大会协同主席,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主席。


3. 报告题目:音乐智能生成


    张克俊,浙江大学



讲者简介: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系主任,研究方向为设计科学、人工智能、情感计算、智能艺术。在计算机学报、中国工程科学、Design Studies、IEEE T Affective Computing、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ACM MM、AAAI、ISMIR等国内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文化与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浙江省重点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十余项。


4. 报告题目:当AI拿起画笔


   董未名,中科院自动化所



讲者简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美术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艺术分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等国家项目以及与腾讯、亮亮视野、中文在线和爱奇艺等企业合作项目。发表包括IEEE/ACM汇刊和CCF A类会议在内的学术论文百余篇,成果应用于腾讯天天P图、快手、中文在线、爱奇艺秀场和Follow相机等多项互联网文化创意产品中。


5. 报告题目:AI可以和宇宙共振吗?


    王尤,万尤引力实验室



讲者简介:独立策展人,万尤引力实验室创始人。曾获IDA数码艺术大奖学院奖入围奖(2006)、横滨新媒体艺术影像节提名奖(2007),Hyundai Blue Prize 中国青年策展人大奖。她曾受邀作为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的学术评委、清华大学国际设计教育论坛工作坊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学术嘉宾等;策划和组织国内多个大型新媒体和科技艺术节、学术论坛;主导和参与多个跨学科实验室的组建。她的研究和工作领域涉及电影、当代艺术、科技艺术等。


6. 报告题目:“触而广闻:探索通过触觉通道丰富音乐感知的可能性”

    王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讲者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感知觉体验设计和跨学科设计思维教育。CCF人机交互专委会委员,CCF计算艺术分会执委,ICACHI青年委员会委员。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

京ICP备13000930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2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