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8日下午14:00-16:00,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多媒体专业委员会承办,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承办的ChinaMM2020女性菁英沙龙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姚鸿勋教授担任专题报告的主持人,特邀西北工业大学张艳宁教授、清华大学史元春教授进行了专题报告。在专题报告之后,中国海洋大学的聂婕教授主持开展了圆桌讨论,邀请清华大学史元春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姚鸿勋教授、南京邮电大学鲍秉坤教授、北京大学刘家瑛副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偲副教授作为嘉宾参与讨论。
姚鸿勋教授进行报告会主持
张艳宁教授进行女性励志报告
张艳宁教授以“何以铿锵,唯有玫瑰”为题,从女性励志的角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张教授首先讲述了发现青蒿素从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唯一的女院士张立同、歼15副总设计师赵霞、职场女强人董明珠、房地产大亨吴亚军等多位在各个领域取得不俗成绩的女性励志案例。随后,张教授表达了女性成功之路的关键在于掌握平衡之道,包括把握人文社会的平衡,平衡工作与生活,平衡刚性管理与人性管理等。
在报告后的问答环节,面对“女性在挑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时应该注重哪些角度”的问题,张教授认为,首先应从兴趣出发,能够激发自己主观能动性、愿意用休息时间去主动思考并能为之坚持努力的方向是最适合自己的;针对“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女性如何克服自身的不足,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这个问题,张教授表示,女性在充分发挥自己细心、有韧性的优势的同时,更要有掌握全局的框架思维,努力培养自身的框架意识、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细节优势。
史元春教授进行报告分享
史元春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视觉无障碍多模态交互”。史教授首先介绍了人机交互技术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阐述了人机交互技术从主机计算时代到普适计算时代的演变历程。随后,史教授说明了视觉无障碍问题的应用背景,并展示了她和她的团队在视觉无障碍交互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包括交互管理、触觉输入、耳势输入、智能盲人文本输入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视觉“探”路,多模态反馈“铺”路的虚拟盲道技术。
在问答环节,对于刘家瑛副教授提出的“学生从选择一项研究课题到做出成果甚至实现实用化产品落地可能会有比较长的周期,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缩减周期”的问题,史教授认为,学生在进行课题选择时,在有比较成熟的研究场景和研究条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工作。团队也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基础条件,以减少学生的切入成本。
聂婕教授主持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
报告与问答环节结束后,中国海洋大学的聂婕教授主持开展了名为“多媒体交互新时代,乘风破浪的‘她们’不可或缺”的圆桌讨论环节,围绕“以女性视角解读多媒体理解和交互未来发展趋势”的主题展开探讨。五位教授从女性的身份与视角入手,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经验、科研经历与课题灵感来源,展示了女性视角下精彩的科研世界。
此次女性菁英沙龙进行了两个小时,七位专家学者既分享了她们的研究成果,又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女性在多媒体领域的不可或缺与独特风采。沙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现场与直播间反应热烈,青年学子们积极参与提问,专家也给出了详细的解答,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科研热情,沙龙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