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 2025)
  • 登录
  • 注册
  • 欢迎您:hlladmin 退出
报名 团报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首页
  • 会议报名
  • 组织机构
  • 会议动态
  • 会议日程
  • 参会指南
  • 邀请函下载
  • 合作单位
  • 首页
  • 会议报名
  • 组织机构
  • 会议动态
  • 会议日程
  • 参会指南
  • 邀请函下载
  • 合作单位
  • 欢迎您:hlladmin
  • 退出
  • 登录
我要报名

人工智能时代的开源教育 | FCES2025分论坛

发布时间: 2025.06.17

2025年7月24-26日,第九届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2025)将在长沙启幕!本届峰会以“AI+教育”为主题,由CCF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担任大会主席,特邀吕建、王泉、史元春、王国胤、杨宗凯、杜小勇、高新波等多位名校学者担任大会主题报告嘉宾,从技术前沿、教育变革、学科融合等维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者一起共话AI+教育新图景。会上将举办《人工智能时代的开源教育》分论坛,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开源技术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如何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开源人才?怎样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源教育体系?本分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开源教育的创新发展,邀请国内顶尖高校的开源教育专家和产业界代表,旨在构建开放共享的开源教育生态,培养适应AI时代的创新型开源人才。

 

大会报名方式

分论坛名称

人工智能时代的开源教育

 

分论坛时间

7月25日下午14:00

 

分论坛简介

开源教育是一种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理念,通过协作共创的方式推动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教育模式。它不仅强调教育资源的开放获取,更倡导通过开源文化培养学习者的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技术实践素养。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教育领域的背景下,开源教育的价值愈发凸显。开源社区为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实践平台,而AI技术则为开源教育的个性化、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本论坛旨在探讨开源文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路径,分析开源教育在智能时代的核心价值与实践策略。论坛将围绕开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AI驱动的开源教学方法创新、开源社区与教育生态的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通过理论研讨与案例剖析,论坛致力于为构建开放、协作、智能的教育新生态提供思路与方案,助力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主席

 

王伟

CCF杰出会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负责人,X-lab开放实验室创始人。作为开源技术领域权威专家,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开源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开源技术委员会委员,主导制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开源治理系列标准,同时担任木兰开源社区和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技术监督委员会(TOC)成员。学术研究聚焦开源数字生态学与计算教育学,在ICSE、WWW、SANER、DASFAA等国际顶级会议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项目。教学领域成就卓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牵头打造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标杆应用场景,实现科研创新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

 

分论坛共同主席

王莹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开源治理技术、LLM4SE、软件国产化迁移适配。担任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委员、CCF系统软件专委委员、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CCF女工委委员。担任东北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是2020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20年度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20年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铸星计划、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ICSE 2021、ESE/FSE2023)获得者、担任软件工程领域CCF A类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编委、ChinaSOFT 2023-2025软件工程女性学者论坛主席。是开源软件生态 “依赖地域”问题、跨语言安全漏洞传播影响分析和OpenHarmony软件供应链智能移植适配解决方案的最早提出者之一。多项软件缺陷检测与测试方面技术在微软、华为、龙芯中科、微众银行等企业落地应用。 

 

论坛嘉宾

 

周傲英

CCF会士、常务理事、数据库专委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院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常务理事、数据库专委会主任。现担任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会长、《计算机学报》副主编。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曾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系主任(1999-2002)、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2016-2023)。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数据库、数据管理、区块链、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教育科技等。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多项教育部和上海市技术发明或科技进步一等奖。

 

报告主题:《开放源码运动与中国开源教育》

从互联网到数字化,开源软件推动了世界快速发展。没有开源就没有互联网,于世界是如此,于中国更是如此。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本身,开源开放是其中的一个根本原因。缘起于欧美的开放源码运动已经从最初的自发行为,演变成商业行为,正在成为国家战略。开源是手段,也是趋势,更是一种文化,一个氛围,会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自古以来,美美与共就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改革开放使我们找回自信,万众创新让我们走上民族复兴的大道。软件是知识产品,开源就是万众创新,是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做好中国的开源教育,就是要树立更高的价值观,发展更好的技术,孕育更包容的文化,产生更有效的制度。计算机科学教育是开源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抓住开源带来的历史机遇,在当前这场开源战争中赢得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王莹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开源治理技术、LLM4SE、软件国产化迁移适配。担任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委员、CCF系统软件专委委员、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CCF女工委委员。担任东北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是2020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20年度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20年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铸星计划、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ICSE 2021、ESE/FSE2023)获得者、担任软件工程领域CCF A类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编委、ChinaSOFT 2023-2025软件工程女性学者论坛主席。是开源软件生态 “依赖地域”问题、跨语言安全漏洞传播影响分析和OpenHarmony软件供应链智能移植适配解决方案的最早提出者之一。多项软件缺陷检测与测试方面技术在微软、华为、龙芯中科、微众银行等企业落地应用。

 

报告主题:《开源赋能未来:<开源软件构建技术>课程创新实践与教材建设探索》

本报告系统介绍《开源软件构建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及配套教材的创新实践,该教材构建了"理论-工具-实践-治理"四位一体教学体系,涵盖开源法律伦理、工具链协同开发到供应链安全治理的完整知识闭环。介绍"初学者-贡献者-维护者"阶梯式培养路径,引入以贡献为导向的开源人才评价机制(工信部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联合华师大等多家高校与科研单位提出),有效引导高校师生参与开源实践;结合华为、阿里等企业对开源人才的需求解读,构建“技能树-职业通道”映射体系;通过对比OpenHarmony等国内开源项目与Linux等国际主流开源社区的治理模式,为建立自主可控的开源技术体系提供了本土化实践指南;深度整合开源大语言模型技术,详解Hugging Face、LangChain等开源AI基础设施及应用,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培养方案,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开源人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余杰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

 

国防科技大学基础软件团队负责人,博士生导师,openKylin开源社区副主席,中国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首批TOC导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民族语言文字信息专委会常任委员、大模型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委会执行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承担国家和军队课题10余项,入选军队XX人才、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获中国杰出开源人物、中国开源先锋人物等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TKDE、SCIS等国际顶刊和AAAI、ICPP、ACL、CONING等国际顶会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30余人。

 

报告主题:《赛训融合驱动开源操作系统新型人才培育》

随着信息技术领域硬件不断推陈出新,软件及应用模式不断发展,以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关键基础软件产品和技术也在得到快速演化和发展,传统的操作系统通识教育已不能满足不同产业及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多层次、差异化需求,而操作系统领域的创新与人才的理论认知及工程实践能力密不可分。如何面向产业及前沿技术发展,深度融入国内外操作系统开源社区,并结合竞赛和实训等系统化训练,探索人才培养与企业等用人需求的精准对接机制,建立健全新型操作系统人才培养机制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张宇霞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博士,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CCF软件工程专委会、CCF开源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研究领域为可持续开源软件生态、实证软件工程、智能化软件开发。在ICSE、FSE、TSE、TOSEM等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面上项目,作为单位第一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受邀担任国际顶级期刊TSE,TOSEM,EmSE的审稿人,多次担任国际顶会FSE,ICSE程序委员会委员,担任ASE 2024 Review Process共同主席、ICSME2022 publication主席、Saner2026 Journal First主席等。获得ICSE 2022杰出论文奖、ESEC/FSE 2023杰出论文奖,入选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

 

报告主题:《开源软件开发课程实践与挑战》

本报告围绕北京理工大学开设“开源软件开发”课程的教学探索展开。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开源文化、掌握开源工具链,并通过真实开源项目的参与,培养协作开发、代码贡献、社区交流等实践能力。报告总结了去年的教学实施情况,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安排、项目选择与实践方式,并展示了学生在参与主流开源项目中的实际贡献与学习成效。同时,报告也深入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方面挑战,如学生初始技能差异大、社区门槛高、贡献周期长、成果评估难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本报告将探讨可能的应对策略,包括引入入门级任务、设计多层次的项目路线、加强与社区的沟通机制等。

王伟

CCF杰出会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负责人,X-lab开放实验室创始人。作为开源技术领域权威专家,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开源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开源技术委员会委员,主导制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开源治理系列标准,同时担任木兰开源社区和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技术监督委员会(TOC)成员。学术研究聚焦开源数字生态学与计算教育学,在ICSE、WWW、SANER、DASFAA等国际顶级会议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项目。教学领域成就卓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牵头打造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标杆应用场景,实现科研创新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

 

报告主题:《贡献导向的开源人才评价体系解读与应用示范》

科学技术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开源生态中的人才评价一直面临着量化标准不统一、评价维度单一等挑战。本报告基于开源评价科学与工程理论,系统阐述工信部首个开源治理标准中的贡献量化指标体系。通过OpenDigger开源项目构建的海量开发者行为数据分析能力,结合正在建设的OpenTalent开源人才评价平台,实现了对开源人才的精准画像。该平台融合全球主流开源社区的贡献数据,为企业精准招聘、高校人才培养、政府人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助力中国在全球开源生态中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

 

分论坛日程

14:00-14:05  论坛开场      

王伟 华东师范大学

14:05-14:10  致辞      

周傲英 华东师范大学

14:10-14:30  开放源码运动与中国开源教育  

周傲英 华东师范大学

14:30-14:50  开源赋能未来:《开源软件构建技术》课程创新实践与教材建设探索

王莹 东北大学

14:50-15:10  赛训融合驱动开源操作系统新型人才培育     

余杰 国防科技大学

15:10-15:20  茶歇             

15:20-15:40  开源软件开发课程实践与挑战  

张宇霞 北京理工大学

15:40-16:00  贡献导向的开源人才评价体系解读与应用示范     

王伟 华东师范大学

16:00-17:00  专题研讨:AI时代的开源教育如何开展?

 

分论坛亮点

√获取开源教育领域的最新理念和实践经验

√学习可复制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与顶尖专家探讨开源教育的发展方向

√建立高校-企业-开源社区的合作网络

 

早鸟票最后一周限时优惠中,与全国计算机教育精英共绘AI+教育蓝图!

 

 

大会日程

(详细日程以后续公布为准)

 

7月24日下午:邀请制校长闭门研讨会

定向邀请30位国内高校校长、副校长,以非公开、深度研讨的形式,为计算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

 

7月25日、26日上午:主题报告、观点报告、大会论坛

CCF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原校长吕建,CCF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泉,CCF会士、常务理事、青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史元春,CCF会士、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宗凯,CCF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杜小勇,CCF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高新波等国内外名校学者、名企领军人物、计算机教育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业内专家齐聚一堂,分享前沿趋势与实践经验,呈现一场横跨学术、产业的思维盛宴。

 

7月25日、26日下午:各设7个分论坛

聚焦AI赋能教育、思政、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创新、101课程、智能时代的系统软件、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开源教育、大模型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等14个前沿话题,从课堂实践到产业协同,覆盖AI赋能教育全链条,为教育者、研究者、从业者提供深度交流平台。

 

时间

2025年7月24-26日

 

地点

长沙北辰国际会议中心

 

大会注册费

(费用不含食宿与往返交通)

会员类型

6月24日前

(含6月24日)

6月25日-7月26日

CCF会员

1600元

2000元

非CCF会员

2000元

2400元

 

团报优惠价格: 5人以上(含5人)享受9折优惠,10人以上(含10人)享受8.5折优惠。

联系电话:0512-65900856-39

邮件地址:fces@ccf.org.cn

 

大会协议酒店

 

长沙北辰国荟酒店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长沙北辰国际会议中心及国荟酒店

协议价格:高级大床房450元/间/晚,高级双床房450元/间/晚,大床房包含次日 1 份自助早餐,双床房包含次日 2 份自助早餐。预定时报“FCES”或“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可享受协议价格。房间数量有限,预订从速!  

联系人:万女士13874967067

预订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于FCES

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是由CCF发起并主办的年度高端学术会议。自2017年创办以来,始终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驱动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汇聚全国高校校长、院长、系主任及专家学者,围绕计算机教育的前沿趋势、核心挑战与创新实践展开深度对话。第九届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2025)以“AI+教育”为主题,立足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需求,从多维度深入研讨AI技术如何重塑计算机教育体系。作为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FCES通过前瞻性的战略研讨,为未来十年学科发展绘制出清晰的创新路线图,持续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教育体系建设。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

京ICP备13000930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2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