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内容 | 主持人 | 地点 |
08:30-08:45 | 大会开幕式: (1)承办方领导致辞 (2)专委领导致辞 (3)CCF推荐教材、出版资助计划政策解读 | 谭火彬 | 四楼国际会议中心 |
08:45-09:00 | 照相 | ||
09:00-9:40 | 大会报告一: 求源·熵减·思辨——面向素质教育的“方班研讨厅”教学方法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方滨兴教授 | 何炎祥 | 四楼国际会议中心 |
09:40-10:20 | 大会报告二: 数智时代计算机研究生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华东师范大学 周傲英教授 | ||
10:20-10:40 | 茶歇 | ||
10:40-11:20 | 大会报告三: 推进分类发展,构建“四梁八柱”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 王战军教授 | 刘宏伟 | 四楼国际会议中心 |
11:20-12:00 | 大会报告四: 三化融合数智赋能——河南大学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河南大学 韩道军教授 | ||
12:00-14:00 | 午餐、午休 | ||
14:00-17:30 | 分论坛一: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博士培养 | 刘宏伟 、吴艳霞 | 四楼国际会议中心前厅 |
14:00-17:30 | 分论坛二:学位点建设与评估 | 程大钊、王恩 | 四楼国际会议中心后厅 |
14:00-17:30 | 分论坛三:研究生教学成果交流与推广 | 秦磊华、黄岚 | 四楼中原厅 |
14:00-17:30 | 分论坛四:最佳论文交流 | 左宪禹、谭火彬 | 四楼航天厅 |
18:30-20:00 | 晚宴 |
主持人:刘宏伟(哈尔滨工业大学) 、吴艳霞(哈尔滨工程大学) | |
时间 | 内容 |
14:00-14:30 | 报告1:以开源鸿蒙为纽带的校企深度融合操作系统人才培养 报告人:陈榕(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
14:30-15:00 | 报告2:多视角下的校企深度合作途径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廖勇(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
15:00-15:30 | 报告3:多主体协同、全过程融合,计算机类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报告人:吴共庆(合肥工业大学教授,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 |
15:30-15:50 | 茶歇 |
15:50-16:20 | 报告4:行业特色型高校“计算机+”工程硕博士培养实践与探讨 报告人:吴艳霞(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16:20-16:50 | 报告5:面向大型工业软件领域的工程硕博研究生培养实践 报告人:武君胜(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 |
主持人:程大钊(武汉大学)、王恩(吉林大学) | |
时间 | 内容 |
14:00-14:30 | 报告1:软件工程学位点建设与评估方法 报告人:彭智勇(武汉大学教授) |
14:30-15:00 | 报告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位点建设工作 报告人:梁晓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
15:00-15:30 | 报告3:学位点评估的思考与实践 报告人:陈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 |
15:30-15:50 | 茶歇 |
15:50-16:20 | 报告4:电力行业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与发展 报告人:鲁斌(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计算机系主任) |
16:20-16:50 | 报告5:培育石油工业软件研发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软件工程一级博士点建设、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陈程立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 |
主持人:秦磊华(华中科技大学)、黄岚(吉林大学) | |
时间 | 内容 |
14:00-14:30 | 报告1:新时代研究生分类培养的难点和对策 报告人:张宏莉(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兼计算学部副主任) |
14:30-15:00 | 报告2:聚焦急需智联东西——“四化一体”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魏建国(天津大学教授,智能与计算学部党委书记) |
15:00-15:30 | 报告3:计算思维赋能的“一贯穿、两融合、三平台”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报告人:刘倩(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
15:30-15:50 | 茶歇 |
15:50-16:20 | 报告4:《具有深厚网络背景的特色化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成果分享 报告人:邝坚(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
16:20-16:50 | 报告5:新时代“一体两翼”计算机系统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李瑞轩(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
主持人:左宪禹(河南大学)、谭火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时间 | 内容 |
14:00-14:15 | 报告1: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报告人:杜莹(河南大学副教授) |
14:15-14:30 | 报告2:着眼“赋能”的研究生大数据实践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报告人:高原(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教务主管) |
14:30-14:45 | 报告3:融合可信人工智能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创新培养体系探索 报告人:郭尚伟(重庆大学副教授) |
14:45-15:00 | 报告4:“一引领三协同三驱动五融合”的课程思政实践 报告人:韩万江(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
15:00-15:15 | 报告5:数智赋能的“五维六阶”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报告人:刘雪洁(吉林大学副教授) |
15:15-15:30 | 报告6: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及协同发展研究 报告人:毛明志(中山大学副教授) |
15:30-15:50 | 茶歇 |
15:50-16:05 | 报告7: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的“导-研-践-赛”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谭宁(中山大学副教授) |
16:05-16:20 | 报告8:传统关学视域下的高级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思政创新实践 报告人:汤战勇(西北大学教授) |
16:20-16:35 | 报告9:数据驱动下的学科贡献评价:教育评价新模型 报告人:徐子晨(南昌大学副教授) |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